正文 建立不發達地區農行政策性 經營利益補償機製(3 / 3)

(二)信貸措施。

在宏觀調控上,改規模管理為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有資金來源,就充分運用資金。參與資金市場大循環,允許同業拆借資金(拆入、拆出)。上級行可從上存資金、統籌金中年內分塊靈活調劑支持,允許年中“鼓肚子”,年終壓規模。實行差別利率,在資金投向上,兩條腿走路,一塊保證政策性資金需求,實現低利率;一塊支持市場流通大循環,實行高利率,平抑市場資金需求,調節利潤分配,展開競爭。在企業化經營管理上,緊緊以信貸為主題,積極開展信貸新業務,達到信貸資產的多元化,分散或弱化資金風險,要改變信貸支持的傳統做法,對守法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應大力支持。找出本地的優勢,適合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例如:寧南山區的同心縣,早在幾年前就被自治區批準為全區流通試驗區,但在信貸措施上還不能理直氣壯地支持個體經濟的發展。前幾年剛具雛形的流通市場規模還未及發育成熟就被商品經濟的大潮裹挾到他地。被稱作“內陸商埠”“旱碼頭”的同心流通試驗區坐失良機。由於一些具體配套措施不到位或人為因素失去了一次機遇。據了解當河北省清河縣的絨毛生意從原料收購到就地深加工形成規模經濟實力時,被認為善於做生意的同心商賈們隻能走南闖北賺點“地區差”而已。“長袖善舞,多財善賈”,信貸資金跟不上商品大潮的流動,就這樣失去了一個市場,丟掉了一個優勢,銀行也失去了一次分割利潤的機會。以1992年的資料為據,人行同心縣支行人均創利5000元,而城市信用社由於靈活的經營機製,不承擔政策性業務,充分利用時間差、高利率(上浮高)周轉,獲得高額利差,人均創利達3.5萬元,實現利潤額是全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4倍。農村信用社業務覆蓋全縣7千多平方公裏,涉及千家萬戶,機構遍布全縣各鄉鎮,去年人均創利僅960元。究其原因:一是承擔政策性業務過重(農貸利率浮動小)。二是信貸業務跟不上市場的變化,經營機製不靈活。三是信貸服務領域(項目)狹小,沒有積極開拓新業務。在新的機遇麵前,農行轉換經營機製是核心,信貸新業務是關鍵。積極參與市場,參與商品經濟,是增強內部經營活力、自求平衡、自我補償的有效途徑。

(三)經濟措施。

有了鬆動的政策和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內部的經濟責任製和健全內部經營的動力機製、運行機製、激勵機製、約束機製、風險防範機製就是利益有形與無形補償的重要方式。

首先應擴大基層行的經營決策權,使基層行按價值規律營運資金,按有利條件投入資金,擴大財務分配權,在利潤留成中,根據業務經營狀況,擴大利潤留成比例,用來充實信貸基金風險保證金。

其次,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製,信貸人員可實行權、責、利相結合,降低非正常貸款占用率,減少經營風險。同時與員工的工資獎金掛鉤考核。再次,拉開行與行,崗位與崗位上的平均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