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堅持“一國兩製”,實現祖國統一(1 / 3)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知道“一國兩製”構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一國兩製”來實現祖國統一,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要了解“一國兩製”科學構想的主要內容,懂得“一國兩製”科學構想的重要意義。

第一節“一國兩製”的科學構想

一、“一國兩製”的提出

所謂“一國兩製”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製度;香港、澳門和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隻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製”構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我們黨一、二代領導集體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由鄧小平經過深思熟慮和總結提高後提出來的。它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路線的產物,也是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成果,這一科學構想,從正式提出到最終確立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並大致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和平統一祖國方針的確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路線的指導下,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台灣同胞書》中強調,實現祖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作出寶貴的貢獻。《告台灣同胞書》首次正式宣布了我黨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明確指出,“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並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海峽兩岸之間的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和平統一祖國方針的製定和落實,為“一國兩製”思想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理論前提與現實可能。

第二階段一國兩製思想的形成。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就台灣問題發表《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重要談話,係統地闡明了我們的方針政策,所闡明的9條方針中主要包括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享受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幹預台灣地方事務;台灣現行的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等等。這實際是“一國兩製”思想的具體化。正如鄧小平講的,上述政策“雖然沒有概括為一國兩製,但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即在國家實現統一的大前提下,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製度。1982年9月,鄧小芊更為明確地闡述了“一國兩製”思想的含義。他指出:“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香港現行的政治、經濟製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製度要保持。”同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對特別行政區作出了專門規定,從而為“一國兩製”構想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法律依據,也標誌著“一國兩製”科學思想的正式形成。

第三階段一國兩製思想的發展。自1983年起,“一國兩製”思想進入科學闡述和不斷完善的新階段。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明確地指出,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當然也不是台灣把大陸吃掉。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進一步指出:“統一後,台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同年6月,鄧小平更為明確地指出:“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製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10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製度。”《鄧小平文選》第3卷中的許多重要著作,對“一國兩製”思想作了較為全麵的闡述,建構了“一國兩製”的基本框架。1984年召開的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正式批準了“一國兩製”的構想,從而標誌著這一科學思想正式成為和平統一祖國的基本國策。

二、“一國兩製”科學構想的內涵

“一國兩製”的科學涵義是什麼?鄧小平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實行“一個國家,兩種製度”,就是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鄰,同時實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製度,即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台灣、香港和澳門在相當長時間內實行資本主義製度。也就是說,“一方麵,社會主義國家裏允許一個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不是搞一段時間,而是搞幾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麵,也要確定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否則怎樣能說是兩製呢?那就變成一製了”。依據這一科學概括,“一國兩製”的構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一國兩製”的核心是一個“統一的中國”的原則。這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全體堅持社會主義製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鄧小平在《中國是信守諾言的》一文中指出:“一國兩製除了資本主義,還有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主體、十億人口的地區堅定不移地實行社會主義。主體地區是十億人口,台灣是近兩千萬,香港是五百五十萬,這就是有個十億同兩千萬和五百五十萬的關係問題。主體是很大的主體,社會主義是在十億人口地區的社會主義,這是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在這個前提下,可以容許在自己身邊,在小地區和小範圍內實行資本主義。”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兩種製度是可以長期並存的。不是祖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吞並台灣、香港和澳門;也不是台灣、香港和澳門將現存的資本主義或什麼別的主義強加給祖國大陸。正如鄧小平指出的:“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不存在誰吞並誰的問題,而是實行兩種製度長期共存,和平共處,互相競賽,互相支援,大家都為中華民族作出貢獻。

2.設置特別行政區。在統一的國家內,依法在台灣、香港和澳門設置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這些自治權包括外事權和內政的某些權利。如外事權方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