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經濟體製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2 / 3)

二、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一)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代企業製度是在世界市場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反映社會化大生產特點,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一種新型的企業製度。現代企業製度既然是一種體製,是生產關係的體現形式,它就必然具有各國不同的特點。我國建立的現代企業製度,具有中國特色:①堅持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和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②充分體現和保證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③企業中的共產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我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有其必然性:

1.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企業製度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體現,它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否則,就可能阻礙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就我國的國有企業來說,其企業製度是在建國初期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又排斥商品生產的情況下形成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工廠製的企業製度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急需從工廠製轉變為現代意義的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製度。

2.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現代企業製度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一種企業製度。由於我國經濟體製的轉變,企業製度必須要相應的變革,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它的微觀基礎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麵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3.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要求。國有企業活力不強、素質不高、效率低是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現代企業製度的建設,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活力,提高企業適應市場經濟和駕馭市場的能力,而且公司製在籌集資本,分散風險,擴大生產規模,促進國有資產存量的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地實現外引內聯,加強管理和改進技術諸多方麵都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途徑

1.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革,使企業成為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鄧小平指出:“各個經濟戰線不僅需要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進行製度上、組織上的重大改革。”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製改革,將大多數國有企業改造成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主要途徑。公司製把出資者的投資權和經營者的法人財產權分開,把公有製所有權的統一性和利益的一致性與市場經濟要求企業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統一起來,把國家從過去(r企業承擔的無限責任變為有限責任,既保證了國家的權益,使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公司製把公有製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又實行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實行公司製改造,不能搞一種模式,應從實際出發,先試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切忌一刀切,一陣風。特別要做好國有資產的評估,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2.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國有企業的改革,要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企業,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這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途徑。抓好大的,就是重點抓好一批在國民經濟中起骨幹作用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它們在企業總數中的比重較小,但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影響極大,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國有資產存量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產重組,要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的大型企業集團。對國有小型企業的改革,要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放開搞活,區別不同情況,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製和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的步伐。

3.實行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製。兼並和破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優勝劣汰的正常現象,也是資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對於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簡單采取“輸血”的辦法,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讓其破產。當然,要考慮到社會承受能力,注意“多兼並,少破產,鼓勵優勢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兼並那些有發展前景,但目前處於虧損的企業,從而壯大優勢企業的實力,又使被兼並的企業重新煥發出活力。富餘人員過多,人浮於事,是國有企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隻有把富餘人員減下來,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國有企業才能搞活發展。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隨著企業改革深化、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人員流動和職工下崗是難以避免的。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從根本上說,有利於經濟發展,符合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黨和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依靠社會各方麵的力量,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搞好職業培訓,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國有企業要按照十五大報告的要求,製定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計劃,逐步把企業的富餘人員減下來。

4.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到財政、稅收,金融、政府機構、人事管理、有資產管理、社會保障、職工住房製度等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待業、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製度,對於下崗和生活水平較低的人給予補助,老弱病殘者給予照顧,這是企業改革的重要條件,也是市場經濟得以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

三、社會主義市場體係

(一)培育和發展市場體係的必要性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必須大力培育和發展市場,逐步完善市場體係,這是因為:

1.市場經濟的運行,必須有一個完善的市場體係。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傳遞,是以橫向為主,一切通過市場,供求僅方直接見麵,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組合和再組合,使資

源朝著效益好的企業和地區流動,達到資源配置的合理和優化。沒有一個統一發達的市場,沒有一個各類市場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完善的市場體係,市場是難以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也難以建設好。

2.市場體係的培育和發展,是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必備條件。搞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除了企業的自身問題外,必須有完善的市場體係。好似一個人想去遊泳,池中無水或水的深度不夠,無法遊,或遊泳池不大,也遊不開,要自由自在地遊泳,就必須有一個好的遊泳池。同理,企業要走向市場,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的市場體係。隻有有了完善的市場體係,企業才能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和價格信號的變動,使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才能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和經營,企業之間才能開展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才能得以貫徹。

3.完善的市場體係是政府實現宏觀調控的必要前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調控經濟主要是利用各種經濟杠杆,通過市場這個中間環節來實現的。在國家宏觀調控體係中,絕大部分手段以市場為載體的。如稅收、信貸、彙率、利率等經濟杠杆發揮作用是離不開市場的。國家調控經濟是根據市場的各種信息,通過增加和緊縮財政支出,增加和減免稅收、調整利率,擴大和抑製生產來調節供求,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的。沒有完善的市場作傳導,國家的宏觀調控就無法實現自己的調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