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西行篇 第一章:東方來客(2 / 3)

“可不能這麼說的大師傅,”門羅笑著搖頭道,“小師傅自然聰慧不假,但是學習語言這東西,始終還是靠的活學多用,小師傅能掌握要領,除了聰明,更主要的優勢其實是年紀,像他這麼小的孩子,正是學習語言的好時候,至於我們這樣的大人,可能很難學得那般地道,但是語言說起來始終要算作工具,隻要能交流,便已起到了它的作用。”

“門羅先生說的是,貧僧自會多用功鑽研,希望改日可以用您的語言與您交流。”悟禪會心一笑,說實在的,過了幼時學習語言的年紀,再想將一門語言融會貫通,怕是隻有過來人才知道它的難處了吧。

年幼的戒嗔還不是很懂,一門語言初時自然很難,可是時間一久,多學多用也就不覺得多難了,悟禪師叔明明每日看似比自己用功,怎麼到現在自己已經可以流暢交流,可師叔他卻還這般捉急呢?

那一日的談話並沒有進行許久,門羅神父看起來很忙的樣子,接下來的生活如禪修般平淡,作為在多元化的巴庫依舊極為罕見的人種,悟禪與戒嗔每日都要受到許多異樣的目光,大多數人甚至都沒聽說過什麼華夏中土,畢竟在那個時代,除了特定的學者,誰會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幾輩子也不會打交道的異族人呢。

來到此處的戒嗔幾乎是第二天便投身到新的修行當中,他的第一個難關便是要與當地人打成一片,首當其衝的障礙便是語言問題。

“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啊?”

原來在這個地方,大家用之交流的語言遠不僅是斯拉夫語一種,雖然斯拉夫語可算是當地最為普遍的代表語種,但是仍有許多族類的族人並不擅長,尤以長者為甚,便是會說的,也隻是些最簡單基本的見麵用語。

很快地,又有一大堆新的語種擺在小和尚戒嗔麵前…

猶太語,阿拉伯語,羅馬語,突厥語等等一係列的語言,說得戒嗔可謂頭暈腦脹,好像數團交織錯亂的線團,被打開然後混在一起一樣,眼下戒嗔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找出各自的線頭,然後把它們一團團捆好,可這…

又談何容易?

至於悟禪,他的日常比之戒嗔來講便沒那般複雜,他不需要像戒嗔一樣每日在教堂之內接受集體學習進修,便如同在顯通寺一樣的禪修課業。

悟禪此番前來,實則可以算作陪讀家長,五台南禪至此可謂實打實的萬裏之遙,如此路途期間難免生出意外,一路藏山有寇,綠林有綹,怎也不能讓戒嗔一人前來,要知道,戒嗔可是眾沙彌中挑選出的最終代表者,如果他半路出事,便說明此番跨洲大計,五台山顯通寺就要算作爽約了。

平日裏,悟禪所需要做的,就是潛心先把此地用途較為普遍的斯拉夫語種學好,即便無法講得多麼地道,但起碼要可以交流,而且於悟禪來說,他並不需要與此地每一各族類的人都打好交道,說得明白就聊,講不明白便點頭笑笑作罷,平日裏隻要柴米油鹽,尋路問人這些事搞得明白,也就算作上等情況。

在這裏生活,兩個人的確要花好些時間精力適應一下,不過戒嗔還好,畢竟年幼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可於悟禪來說如此情況幾乎可以算作折磨了,自從其年幼出家以後,幾乎都沒怎麼下過山的他要將自己三十載的觀念重置,是何等要人老命的一件事啊。

時光荏苒,轉眼數月過去,入了冬的巴庫雖然不至降雪,溫度比之北方的五台山要高出許多,但是…

“吸…”戒嗔用了地吸了口氣,鼻涕都出來了,“怎麼…怎麼這麼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