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輕哼一聲,隻覺跟他沒什麼道理可講,當下也就不再多言,暗自運功,想要衝開穴道。趙匡胤知道李煜未曾痊愈,又不肯好生養傷,身體一直很虛弱,是以點穴手法不敢太重。李煜幾番調息,竟當真將穴道衝開。穴道得解,李煜立即搶步上前,伸臂攔在那名宮人的刑杖前,反手扣住那人手腕,那宮人不會武功,李煜手上雖無多大力氣,但那人仍覺手上無力,不由鬆開了手,刑杖掉在地上。那宮人惶恐不知所措,立即垂首跪在了當地,不敢抬眼去看趙匡胤。
趙匡胤見狀,不由怒道:“李煜,你找死!”此話聽來像是在責問李煜大膽,但實際上,趙匡胤也有一層意思是在說,以李煜現在的體力,強行衝穴,實在是自討苦吃。果然,李煜剛才衝穴奪杖,牽動了內息,現在便覺胸中氣血翻湧,忍不住又是一陣咳嗽,吐出一口鮮血。趙匡胤略有幾分無奈地搖頭歎息,臉上竟也有擔憂之色,立即吩咐道:“來人,快傳太醫。”
而此時,蕊兒早已痛得汗水涔涔,渾身無力,小玉將她扶起,卻也隻得站在當地默默流淚。趙匡胤扶李煜在榻上盤膝而坐,運功為他療傷。不過多時,太醫前來,趙匡胤隻覺李煜內息甚亂,無暇分心,便道:“你先去看看蕊兒傷勢。小玉,你先扶蕊兒到偏殿裏休息。”小玉將蕊兒安頓好,太醫為她把脈開藥,一切都安排妥當,便來到殿外。趙匡胤又示意太醫為李煜把脈,見太醫臉色凝重,便問道:“怎麼樣?”太醫搖頭道:“李大人上次的傷還未好,便大量飲酒,本就傷身;再加上心情鬱結,久病難愈;此時又內息不穩,微臣實無把握。”
趙匡胤不悅道:“什麼叫實無把握?朕養你們這些人隻是用來吃飯的麼!”太醫惶恐,連忙跪下,說道:“皇上息怒,微臣自當盡力。隻是李大人心中抑鬱,一心求死,再好的良藥也實難奏效。”趙匡胤也知太醫所言是事實,自己再怎麼逼迫也是無用,隻得輕歎一聲,又問道:“蕊兒怎樣?”太醫道:“殿下她在發燒,一直神誌不清。”趙匡胤點了點頭,顯然他是武將出身,自是不會想到對於蕊兒來說,廷杖之刑的嚴重。
太醫行禮告退。李煜見趙匡胤對自己的關心倒也並非假意,不忍過於冷淡,隻是說道:“罪臣曾經說過‘縱使契若金蘭,不過廣陵絕唱’,皇上何必再強求。”趙匡胤卻道:“朕知道你恨我,你隻當是朕一廂情願地想要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便是。”李煜卻搖頭歎道:“恨?隻怕罪臣現在連恨都恨不起來了。”
趙匡胤不知該說些什麼,沉默了良久,竟是李煜先打破了沉默,問道:“罪臣不明白,你是怎麼忍心這樣對待蕊兒的?”趙匡胤卻道:“是蕊兒自己做錯了事情,理當受到懲罰。倒是你,又為何如此不顧性命地違背朕的旨意?”李煜卻並不回答,隻是冷笑一聲,說道:“理當受到懲罰?隻怕理當受罰的另有其人吧!”
趙匡胤不由一怔,問道:“你什麼意思?”李煜道:“有人一再越權行事,違背聖意,幾乎無視聖旨的尊嚴,可是皇上卻視而不見。皇上隻知道杯酒釋兵權,卻不知道,能夠黃袍加身的人,並不隻有石守信麼。”李煜在周營的時候,便覺得趙光義是一個可怕的人。李煜畢竟與趙匡胤相識一場,又覺此事也算得是關係趙宋王朝命運的大事,還是應該提醒他一下。
趙匡胤當然聽出了李煜言下所指,道:“你是在說光義麼?”趙匡胤此時的心情比剛才平和了許多,他輕歎道:“朕承認,剛才情緒是差了些,當時朕本就心中有氣,這才對蕊兒苛責了些。”李煜微微搖了搖頭,一臉不以為然之色,蕊兒也是人,李煜並不認為這是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趙匡胤知他心思,卻也不以為意,說道:“其實,朕讓蕊兒呆在永樂宮,也是一番好意,朕可以不讓晉王來永樂宮,但其他的事,朕也不好管。自從花蕊夫人死後,晉王幾次三番地提出要納蕊兒,朕都沒答應。朕昨晚去找晉王,他又提起此事,朕幾乎是跟他吵了一架,心情實在不佳,今早才沒有上朝。可是卻讓朕又碰上了這樣的事情,教朕如何不生氣?”李煜卻道:“這是你跟晉王之間的事,跟蕊兒沒有關係,難道你就打算這樣幽禁她一輩子?”
趙匡胤輕歎道:“唉,蕊兒現在早已過了婚嫁的年齡,朕又何嚐不想給她找個好歸宿?”說著,沉吟半晌,繼續道,“其實,朕讓蕊兒照顧你,讓你到永樂宮去陪她,卻又隻說你是朕的‘內侍’,便是讓你不好以‘清譽’為由拒絕蕊兒;而蕊兒也可以不拘禮節地與你相處。你二人若是相處得好,蕊兒也算是終身有托。”李煜聽了這話心下更怒,他這般做法比強勢逼婚更加可惡。
李煜冷冷地道:“趙匡胤,你真的很霸道!你有沒有問過蕊兒同意了嗎,你有沒有問過我同意了嗎!”趙匡胤沒有想到李煜竟會這樣回答,不由一怔,心下亦是不悅,反問道:“朕這樣做有什麼不好?這樣不但蕊兒終身有托,朕還可以給你高官厚祿,這有什麼不好呢?”顯然趙匡胤竟認為自己的舉動是理所當然的,語氣也甚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