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商店的環境布置與消費心理(3)(2 / 3)

一般而言,開架銷售方式得以縮短顧客與商品之間的距離,讓顧客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環境中挑選商品作出選擇,要比封閉售貨方式更有可能增加顧客的衝動購買。這也是以傳統櫃台銷售方式為主的百貨商場在與自選超市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的重要原因。

4、適應購物習慣

對品種繁多的商品進行貨位分布時,應考慮到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以便於消費者尋找、選擇商品。具體地說,零售企業在市場營銷中,應根據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和購買習慣,對方便品、選購品和特殊品進行合理的擺布。這三類商品與消費者購買習慣的關係。

商場內的貨位分布與產品陳列對消費者衝動購買行為有著重要的引導與刺激作用。衝動購買商品(如“低值易耗”商品、選擇性不強的商品)的貨位分布通常在商場主層或底層、主通道兩側、通道拐角或出入口附近,位置突出明顯,消費者易於發現取拿。許多商場還在收銀台附近擺放一些便利品或小商品,如糖果、口香糖、電池等,利用消費者等待交款的機會增加衝動購買可能。衝動購買產品往往采取開架售貨,產品陳列的高度與消費者環視高度相適應,並輔以相應的燈光照明,增加消費者感知產品與衝動購買的機會。

消費者對選購品的購買要求,側重選擇機會多,有對商品質量、功能、價格、式樣、顏色等進行認真、細致比較的環境。因此,選購品的擺布和陳列地點,應選擇營業麵積寬敞、光線充足、噪音幹擾小的位置,符合便於挑選、易於選購的要求。

消費者對特殊品的購買要求,注重多方比較、反複思考、慎重決策。因此,特殊品的擺布和陳列地點,應選擇商店頂層的僻靜之處及環境高雅的位置,符合選購時間長、有安全感的要求。沃爾瑪超市中設有的“店中店”“珠寶廳”等高雅購物場所正順應了消費者這種特殊心理。

許多大商廈的一層多為化妝品、名表等非生活必需品,地下多為食品超市,而頂層多為快餐店。此格局也是研究了人們的購物心理和行為規律而設置的。研究發現,與傳統上認為第一印象會產生積極的知覺效應相反,大部分消費者實際上對第一家商鋪持消極態度,人們通常忽略剛進門就看到的東西。食品超市往往把冷凍冷藏的熟食、雞鴨魚肉、奶製品等放在超市的最盡頭;飲料、小食品或促銷品會放在最外麵,以減少顧客提重物的時間。

5、要清潔整齊、疏密有致

陳列的商品數量不宜過多或過少。陳列太少,會使陳列顯得不豐滿,也易使消費者產生難於好中選優或都是別人挑剩的感覺,所以,應隨時填補貨物銷售後留出的空間。當經營品種少時,可采用陳列多個同類商品的方法來彌補。但也不能塞得嚴嚴實實,以免使人感覺沉悶、壓抑。貨架之間的通道應暢通,寬窄要適宜,給人以思索的餘地、想象的空間。據分析,自由市場中2/3的購買決定是在通道裏作出的。如果商品陳列合理,可以增加10%的衝動型購物。

即使是從商品陳列的一般要求上看,商品的陳列也要做到清潔整齊、美觀大方、井然有序,切忌隨意堆砌;還要做到豐滿多彩、庫有櫃有,切忌稀疏不整。如果貨物上如有積灰應隨時清除,否則會使人很“倒胃口”。

小資料:產品脫銷的影響

脫銷是指商店中的某種品牌暫時缺貨。很明顯,它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這些可能的後果包括:

(一)購買行為

A.在原來的商店中購買替代品牌或替代產品。在今後的購買中,替代品牌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取代原品牌

B.推遲購買,直到原來的商店裏該品牌到貨

C.放棄購買

D.到另一家商店購買原品牌。在該商店裏,消費者購買所需的所有商品或隻購買脫銷商品。今後的購買中,第二家商店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取代原來的商店

(二)口頭行為

A.消費者可能就第一家商店向同伴做出負麵評價

B.消費者可能就第二家商店向同伴做出正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