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瀝青還是家中的堵漏劑、粘合劑。有一次,不小心把家中的一個菜缸打破了一個洞,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這可是一件看來非常嚴重的事,爸爸大發雷霆,我受了一種皮肉之苦後,爸爸還是用燒化了的瀝青將那洞補上,那個菜缸一直用了許多年。
後來我上了甘肅省交通學校(現交通技術職業學院前身),學《建築材料》時,係統學習了瀝青材料的各項性能指標,掌握了瀝青的三大指標,也知道了在高溫下,瀝青是會揮發對人體有害的有毒氣體的。知道了這一切,做土工試驗時,看到了黑褐色的瀝青塊靜靜地陳列在土工實驗室的貨架上,此時我已經沒有了拿一塊瀝青的衝動,但我同時也知道,我選擇了道路與橋梁專業,我的職業生涯,已經跟瀝青是密不可分了。
七月的一天,我參加了工作。我在一個如火如荼的路麵攤鋪現場度過了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天,令我終身難忘。工作到天黑收工後,晚上睡覺時渾身奇癢無比。第二天,身上生出了許多水皰,工友告訴這是瀝青過敏,才知道每個修公路的人,大多都要經曆瀝青過敏的一個過程,好了以後就適應了。大夫給開了藥,服用幾天後,身上的水皰結痂脫落後,以後工作中再也沒有類似的症狀,從此適應了瀝青的氣味。
後來,更近距離地接觸了瀝青材料。剛參加工作時,那時公路上條件還很簡陋,修補路麵病害、新鋪築路麵時,所用的瀝青混和料全部采用人工拌和。在用鋼板做成的瀝青炒盤上,下麵燃著熊熊烈火,在炒盤上把石子加熱,然後用鐵桶把加熱的瀝青從瀝青鍋中提出來,混合到瀝青炒盤上,開始拌和。為了使瀝青混和料受熱均勻,達到規定的溫度,拌和均勻,炒盤上麵有人不斷地在高溫下翻拌,炒盤下麵燃著熊熊的爐火。拌和場地,熱火朝天,真正是頭頂烈日,腳踩爐火,揮汗如雨,不要說拌和場地塵土飛揚,空氣中彌漫著瀝青嗆人的氣味,光一天喝掉的開水,每人就有半鐵桶多。拌和工作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都是由責任性強,有力道的精壯小夥子來完成的。這種情景,被攝影藝術家捕捉到,並拍成了一篇叫做《爐火正旺》的攝影作品,還獲了全國公路杯攝影大賽獎。畫麵上養路工人身著橘黃色的養護作業服,揮鍁拌和瀝青料,腳底下,在鋼板炒盤下是熊熊的爐火……每看到這幅照片,看到我的工友們揮汗如雨的場麵,我就想起了畫作《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將天火盜到了人間,為人間帶來了光明,公路人在熊熊的爐火中,為社會提供了平坦的交通條件。
瀝青,是光與火的女兒,是石油的兒子,在褐色的軀體中,包含著太陽一樣的情懷。它生於太陽,經過上千年的孕育,才生成了石油。烈火中,它的哥哥姐姐成為汽油、煤油、柴油,為人類社會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最後的剩餘物是瀝青,也成為建築材料。它最後一次在熊熊烈火中加熱,定格成為堅實的路麵,最終在太陽底下,在廣袤的大地上,承載著滾滾的車流。
這就是我與瀝青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