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在他鄉還好嗎(1 / 1)

1993年,我從當時的甘肅省交通學校畢業(現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我們班是學道路橋梁專業的,從曆屆道橋專業排名下來,我們班是第十七個道橋專業班,根據入學年份,叫做道橋8917班。

畢業時同學紛紛相約:“經常聯係,苟富貴,毋相忘……”全班40名同學分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因為專業原因,多與公路有關,全省各地都有:有些到了公路總段,有些到了各地州市的交通局,有些進了省城當時的公路局工程隊,現在為公路工程總公司,是擁有施工一級資質的集團公司,成為轉戰南北,在省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築路鐵軍。40名同學遍布在省內各地州市。工作單位從公路工程性質上來講,有施工單位、有監理單位、有養護管理單位、有收費單位,全部與公路有關。如今,十六年一晃而過,同學們都從技術員起步,現在有的成了單位的領導,有位同學還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學們從毛頭小夥子,從青春少女開始工作,現在都已為人父、為人母了……回首這些東西,都是值得記憶。但最令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趕上了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東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發達和完備。這十幾年中,我們有幸趕上了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我們趕上了甘肅交通大建設、大投入、大發展的黃金建設期,參與了甘肅許多重大的交通建設項目,親眼目睹見證了甘肅交通的重大發展與變革,並用我們的汗水和智慧,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添磚加瓦。

畢業時,甘肅隻有13公裏的高速公路,是天水北道到麥積山。我們畢業生產實習的地點是在隴南成縣,實習過程中老師答應我們要去參觀這段高速公路,結果實習結束時因為日程的改變而提前回來,我們並沒有參觀成這條高速公路,成為在我們當時看來的遺憾。這種遺憾很快得以彌補,1996年,我參與了省門第一路中川高速公路的建設,1998年參加了甘肅省第一條一級公路永(昌)山(丹)公路建設,1994年參加了省內第一條“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收費公路S212線金(昌)永(昌)公路的建設等。除了這些第一之外,我還參與了讒(口)柳(溝河)高速、山(丹)臨(澤)高速、臨(澤)清(水)高速等項目建設,親手建成了一條又一條高速公路。

畢業後,與同學隔三差五聯係,不斷地報告著自己的行蹤,忠實地履行著自己常聯係的承諾。後來這種聯係就少了,倒不是不履行承諾,也不是彼此的忘記,而是因為公路施工人員的流動性很大,發出的信件要麼因為地址的變化,等信去的時候,已搬家,要麼因為居住的地方是偏僻山村,信件無法送達而落個查無此人被退回。後來有了手機,因為漫遊費的問題,手機經常變號,同學每到一地,都要換號,到後來,這種聯係就少了,但彼此的思念都沒有少過。

公路是一條網,我們都是網上的修路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這條路而忙碌著。就如在一條隻有開始,沒有結尾的公路上,大家目標一致,方向一致,為社會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而辛勤工作著。因為所處的節點不一致,不一定經常相遇。雖然聯係少了點,但常常在心裏問候工作在不同崗位上的同學:你在他鄉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