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我已經展現了歐洲戰爭的起源,也指出了其中所蘊含的心理層麵的教訓,但要深入探討其政治、心理和社會影響,則需另起一冊。

本書每章所得出的整體結論都非常具體,無法以一個總結進行簡要概說,因此我盡量簡約地談一談我自己對這些結論的看法。

此前,歐洲一直遭受巨大的震蕩,那些欣然相信一切已經結束的人一批接一批地死去;然而,一個新世界從滿目廢墟中誕生。

從曆史上看,當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隻有在這樣重大的危機之時,才能繼續前進,也許隻有這些危機才能將這些國家從已經根深蒂固的舊模式中脫離出來,從業已深入骨髓的習慣和偏見中擺脫出來。

現在德國正以犧牲自己的財富和未來繁榮為代價來追求其他國家屈從於它的專橫自大,我們詛咒它也完全合情合理;但如果沒有發生戰爭,那麼德國必然在世界仍保持漠然的態度時逐步將其可怕的霸權之夢變為現實,當其他各國終於感覺到日耳曼暴君帶來的沉重壓力並試圖擺脫時,為時已晚,工業、科學、商業以及其他各方麵的國家財富資源都將落入德國人之手。

和平能帶給德國人的是那股巨大的狂熱浪潮所無法給予的;但他們被夢想遮住了雙眼,看不清真相,因為他們自認可以再建一個羅馬帝國。但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即便德國軍隊能橫掃所有的戰場,能將所有城池夷為平地,那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太渴望自由,進行反抗的方式太多太多,任何愷撒大帝都無望將世界納入其統治之下。

現代社會的心態已經不可能允許任何主宰世界的統治,盡管這樣的想法曾令無數征服者為之傾倒。自我們今天的時代,大部分國家寧願消亡也不願屈從於憑武力施加的保全。這些國家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識,不會讓任何獨裁者奴役他人的欲望得逞,盡管被侵略的國家無疑會遭到破壞,他們卻不需擔心淪為奴役。

偉大的歐洲各國的命運如何,我們無從得知,未來是一本人類智慧無法參透的書。但盡管無人知曉未來,我們至少可以回顧過往。現在源自過去,過去包含著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的因由,以及未來一切的因由。今之頹喪錯漏、幾近毀滅,皆源起於過往;今乃過往之後果,過往乃今之由來。

孟德斯鳩(Montestquieu)認為,羅馬人之所以偉大,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總是能認識到敵人的優點,並隨之改善自己的方法。我們應牢記這一點,認真地學習德國人的軍事和工業體係。當然,我們不能全盤照搬,因為他們的心態與我們不同,但可以通過不同的過程,尋求相似的結果。

當今的德國絕不是其曆史學家曾設想過的傑出民族。德國人是耶拿戰爭中被拿破侖輕鬆征服者的後裔。除了異常嚴格的記錄和適應現代需求的嚴密組織,德國並無過人之處。

德國的神秘主義傾向並不妨礙其追求實際目標。不像法國大革命時的軍隊,德國軍隊並不是為了讓某種能令被征服者追隨的信仰獲勝,而是為了贏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獲得商業利潤。我們在這方麵難以超越德國,但我們其他已經經受時間洗禮的卓越品質仍然會屹立不倒。

德國人計劃的戰爭已經根據實際情況起了變化,但整個戰事,德國始終意圖謀求領土——首先是比利時和法國富裕的工業區,然後是波蘭、立陶宛及俄羅斯的庫蘭地區,最後是君斯坦丁堡,如果有可能則進一步吞並蘇伊士運河和埃及。

但即便德國能完成吞並計劃的最後一步,德國人無法以此為戰爭的終結,他們在法國構建起一個防禦工事以阻礙反擊,那麼在吞並其他區域之後他們同樣需要保護自己的戰利品,而不是從此清閑無事。事實上,隻要英國卡住海上貿易的通道,德國便無法長存,他們所有的勝利都會立刻變得毫無意義;而英國可以一直封鎖德國的海上貿易直到這一封鎖不再必要為止,因為英國海軍的戰鬥力無人可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