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參考文獻(1 / 2)

丁雪琴(2000):如何製訂比賽心理對策。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64-66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丁忠元(1986):體育心理學簡編。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建周,劉慎年,許尚俠(1986):體育運動心理。西安市: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京誠(2000):意外事件的心理應付策略。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200-207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李益群(1991)∶體能主導類項群重大比賽中的“克拉克現象”。體育科學,1期。

劉淑慧(2000):如何確定奧運會的比賽目標。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69-71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劉淑慧,趙國瑞,王惠民,張全寧,張少穎(1993):高級射手比賽發揮的心理研究。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期,1-13頁。

馬丁,皮爾(林殷滬,林貽虹,孫明璿,周方和譯,1991):行為校正有效的心理療法。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邁耶,薩門(丁煌,李吉全,武宏誌譯,1987):變態心理學。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邱宜均(1988a):運動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武漢市: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邱宜均(1988b):實用運動心理學。武漢市:湖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

任未多(2000):比賽開局不利怎麼辦?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90-93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許小冬(1992):合理情緒療法對運動員情緒障礙的調整。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期,29~31頁。

許小冬,王衛星,丁雪琴(1993):對某優秀跨欄運動員的心理監、谘詢和訓練。體育科學,6期,88~90頁。

楊錫讓(1957):運動中的“極點”與“第二次呼吸”。北京市: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論文集。

楊宗義,丁雪琴(1987):運動競賽心理。重慶市∶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姚家新(2000):運動員對新聞媒體的理解與協作。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233-243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張力為(1992):運動中的心理負荷及其測定。四川體育科學,3期,32-37頁。張力為(1999):賽前情緒的因素結構、自陳報告及注意特征。博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北京。

張力為(2000):比賽遇到強手怎麼辦?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97-98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張蘇範,畢希名,周燮生(1987):生物反饋。北京市: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張振民,楊偉鈞(1980):自行車運動員“動作回憶”對腦電波α指數的影響。體育科技資料,總刊26期,2期,59~64頁。

張忠秋,王智(2000):大賽前的心理定向與角色定位。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北京體育大學(主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心理谘詢手冊,137-146頁。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

Ellis,A.(1978).Rational emotive theory:Toward a theory of personality.In R.J.Corsino(Ed.),Readings in current personality theories.ItascaIL:Peac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