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進行情緒調節的方法(3 / 3)

埃利斯發現,人們頭腦中經常存在4種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即做人必須完美,所有人都應喜歡我,所有人都應接受我,必須達到真實的或設想的期望。埃利斯(Ellis,1982b)還指出,和體育運動有關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4種:

1)我必須在我所從事的體育項目上幹得很出色,如果我幹不好,那就太糟了,說明我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沒有價值的人。雖然盡善盡美的願望常常導致在運動競賽中產生取得冠軍的最佳表現,但盡善盡美的要求也會對運動員持續的努力造成損害,其副作用很可能比所有其它自我破壞性因素更大。

2)我必須在我所從事的體育項目上幹得很出色,以便使其他人高興(教練員、隊友、朋友等)。如果我失去了這些人的愛戴,那就太糟了。

3)獲勝欲望過於強烈。

4)期待獲勝卻又沒有獲勝的訓練基礎。

埃利斯具體設計了“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來指導和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們。

十六、係統脫敏療法

目的

用肌肉放鬆對抗焦慮和恐懼,進而消除焦慮或恐懼,如競賽焦慮症。

方法

1.訓練肌肉完全放鬆(參見本章第一節“提高放鬆技能的訓練方法”)

2.製定引起焦慮的刺激等級表

心理醫生要與運動員懇切地談心,引導運動員詳盡地描述所有體驗過的引起焦慮和害怕情緒的那些刺激和刺激情境,不但要找出引起極度緊張和焦慮的刺激,而且要找出引起輕微緊張、焦慮的刺激。然後,同運動員一起細心地製訂一個焦慮刺激等級表。等級表是按照引起焦慮的刺激強度排列的,引起運動員焦慮的事件有一定主題,該主題下包括不同的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等級差一般為5,由弱刺激到強刺激按0,5,10……100順次排列。標度為0的刺激是不能引起焦慮的刺激,列於等級表的最下端,標度為100的刺激是能引起最大焦慮的刺激,列於等級表的最上端。比如,一位害怕乘電梯的人和一位害怕蜘蛛的人的等級表。

注意:此例中,盡管這個人非常害怕呆在擠滿人的電梯裏。但他單獨在電梯裏比和一些人一起在電梯裏更感到害怕。這說明構成一種對特定運動員的有效的等級表是十分重要的。對一個運動員有效的等級表可能對另一個運動員無效,即使兩個人都具有相同類型的恐怖症。

3.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想象焦慮等級表中引起焦慮的事件

脫敏時從0級刺激主題開始,以後遞增。方法是在完全放鬆情況下,想象一個刺激主題,如不引起焦慮反應,依次向下。具體作法如下:

讓運動員躺在椅子上,在放鬆的同時,心理醫生指示運動員清楚地想象等級表上的第一個情境,如果運動員在內心看到這個情境的同時,體驗到不管什麼樣的焦慮,就舉起一個手指向醫生示意(使用這個小動作不會破壞運動員的放鬆狀態),心理醫生立即指示運動員停止想象這個情境。然後,等運動員再次完全放鬆之後,指示他再次想象先前的情境。如果這一次沒有體驗到焦慮,則嚐試等級表上的下一個場麵。如果沒有焦慮的表示,那麼心理醫生在大約7~10秒之後示意運動員放鬆,並停止想象。在約15~30秒的放鬆之後,再次要求運動員想象那個情境。每個刺激情境在早期可重複8~10次,到後期可增加次數。成功地想象這個情境之後(隨著每次想象成功之後有15~30秒時間的放鬆),心理醫生接著指示運動員清楚地想象等級表中下一個刺激情境。每次練習呈現2~5個刺激情境,共持續15~30分鍾。以這樣的方式交替想象刺激情境,然後停止想象,放鬆,從最輕微的引起焦慮的情境向最嚴重的引起焦慮的情境逐漸過渡,整個訓練過程一直持續到呈現引起最大反應的刺激主題仍能放鬆無焦慮反應時為止。這時,在一般情況下,運動員在遇到真實的害怕的情境時,就不會有過分的焦慮反應了。

下麵舉一運動實例(布恩,埃克斯特蘭德,1985),以便使讀者了解如何利用係統脫敏訓練解決運動中的實際問題。

林祥開始感到他不能再繼續打球了。他非常著急,一個月內體重掉了7斤多,在球場上他感覺疲倦和動作緩慢。雖然這種強烈的焦慮才發生不久,但他對球賽感到緊張卻是有年頭的了。從12歲起,他就有在比賽當天惡心及嘔吐的現象。他父親似乎並不大關注他打球的活動,但他母親熱切希望他成功,這一點使他更加緊張。心理醫生和他麵談了三次,製定出了焦慮刺激等級表。

心理醫生訓練他學會了放鬆技術,然後進行脫敏訓練,經過14次的練習,所有焦慮等級都一一通過,林祥賽前不再嘔吐了,比賽時的惡心、疲倦以及動作遲緩的現象也隨之消失。在訓練過程中,心理醫生對他的勸告集中在學習習慣和籃球在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等問題上。綜合治療的結果還使他的學習成績的平均分從“D”上升到“B”。

4.係統脫敏訓練的其它形式

係統脫敏訓練在上述基本訓練方法上衍生了一些變形,常用的有:

A.現實生活脫敏:即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引起焦慮的情境時,即采用放鬆技術,以降低或消除焦慮反應。

B.團體脫敏:它常用於焦慮性質相同的人,如在運動員中治療臨賽焦慮,每次8人左右,集體進行。

C.磁帶放音脫敏:讓運動員根據錄入磁帶的指示語,自己進行脫敏治療。這種作法的優點是可在自己認為合適的地點進行,缺點是不能及時調整程序。

說明

係統脫敏訓練是心理治療中的行為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特殊領域的焦慮或恐怖症,其理論依據主要是沃爾普(Wolpe,1958,1969,1976,1982,1985;Wolpe & Lang,1964;Wolpe & Lazarus,1966)提出的相互抑製原則。沃爾普認為,神經症習慣是在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把中性刺激與焦慮反應相結合而習得的。如果在有引起焦慮刺激的情況下產生一種與焦慮不相容的反應,比如放鬆、性欲、自信等,那麼刺激與焦慮反應之間的聯係必將減弱。他稱這個過程為相互抑製,遵循以下原則:一個人不能同時既緊張又放鬆。處於完全放鬆狀態時,本來可引起焦慮的刺激也會失去此作用,即對此刺激脫敏了。在體育運動領域移用係統脫敏技術,可以幫助運動員解決一些情緒問題如賽前焦慮。

進行係統脫敏訓練時應特別注意:

1.在開始脫敏前,要確保運動員:已掌握了自我放鬆的技術;確認了所有能引起焦慮的刺激並排列出了一個有效的等級表;能夠形成清晰的想象,如果不能,則應對其進行想象訓練。

2.在脫敏練習期間應當:非常小心地呈現刺激情境,保證這些情境絕對不會引起較大的焦慮。如果運動員在等級表上進展過快,或者沒有足夠的放鬆,就不可能獲得滿意的結果。事實上,存在著出現相反結果的危險,運動員可能對以前引起擔心的刺激產生更加害怕的反應。當運動員想象一種情境而沒有表示焦慮時,不要給予積極強化(例如說:“好”),因為這種強化可能會使運動員在體驗到焦慮時不願說出來。在運動員成功地通過等級表中的一種刺激之後,應給予積極強化。

3.在係統脫敏訓練結束後必須進行訓練後的隨訪,確保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仍能保持顯著療效。如果問題重新出現,則應盡快進行附加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