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濤說過,“痛苦是什麼?痛苦就是想。”再痛苦的事情,你不去想,也就沒事了。轉移一下注意力,多關心一下周圍的事物,你會發現,今天的陽光是多麼溫暖燦爛。
當你遇到挫折,感到煩惱的時候,不妨向親朋好友訴說一下,有些話可能不想對自己的家人說,但可以告訴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朋友憂愁我哭泣,朋友快樂我歡暢。”若能有這樣的朋友,那你就是非常幸福的人了。
其實,許多有所作為的人,大多有這樣的心理:越是自己很難做成的事,越是忍不住要去嚐試;越是看到自己比別人差,越是要試圖超過別人。這就衝破了自卑的束縛。把缺點、失敗看成是一件平常事,看作是完善自己的動力,而不是負擔。所以,一個人要想最終克服自卑心理,就必須在建立自信的同時,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多學、多幹來充實自己,豐富經驗。
讓我們學會接受和肯定自我,你就能衝破自卑的束縛。走出自卑天高地闊,請你勇敢地大膽往前走吧!
那麼,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麼擺脫自卑呢?
1.要突出自己,挑前麵的位子坐
在各種類型的課堂上,後麵的座位總是先被人坐滿。占據後排座位的人,大都希望自己不要“太顯眼”。他們怕人注目的原因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麵能建立信心。因為敢為人先,敢上人前,就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這種行為成了習慣,自卑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變成了自信。 2.睜大眼睛,正視別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不敢正視別人,就意味著自卑、膽怯、恐懼。一個人躲避別人的眼神,就折射出他內心的陰暗和不坦蕩。正視別人就等於告訴對方:“我是誠實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歡你。”因此,正視別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心理學家認為,行走的姿勢、步伐與其心理狀態有一定關係。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是情緒低落的表現,是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而輕快敏捷的步伐,會給人帶來明朗的心境,會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4.要學會微笑
微笑能給人自信,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真正的微笑不但能治愈自 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正如一首詩所說:“微笑是 疲倦者的休息,沮喪者的白天,悲傷者的陽光,大自然的最佳營養。”不要被挫折束縛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很多艱辛和坎坷,有時甚至還要遭受各種厄運和不幸。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挫折呢?是一蹶不振還是鼓起勇氣繼續向前呢?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閱曆比較少,更容易被挫折絆住前進的腳步。
大家一定還記得詩人徐誌摩《再別康橋》中的動人詩句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也是如此。擁有酸、甜、苦、辣、鹹的五味人生才是真正的豐富的人生。當我們高興的時候,我們不要認為這就將會成為永恒的狀態。我們要高高興興地去活那個片刻,同時要很清楚地知道,這種高興的心態終將會走。我們要正確認識到,當它們來臨的時候,我們要覺得感激;當它們離開的時候,我們要感謝它曾經存在過。
我們內心有熊熊火焰般燃燒的希望,這使得我們不甘心被眼前的困難所吞噬,不甘心讓暫時的挫折束縛了前行的腳步。麵對布滿荊棘的人生,麵對人生的挫折與失敗,應該毫不畏懼,知難而上,因為挫折也是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要將挫折看成自然的事情,而坦然地接受它們。不要因為任何一個片刻特別痛苦而將它推開。“千條江河歸大海”啟迪我們要有一往直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攀登挫折之路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翻開曆史的畫卷,古今中外有哪個偉人不是飽經風霜的? 司馬遷,身受酷刑,但他毫無畏懼,用大半人生的時間寫出了《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華羅庚,家境貧寒,用馬類紙在牆角計算研究,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比爾·蓋茨,富有天賦,自主研製,越過無數澎湃的風浪,走上了微軟之路;貝多芬,兩耳俱聾,卻沒有喪失信心,譜寫出氣勢磅礴的《命運交響曲》。 前人用自己的經曆啟迪我們:要克服風浪的束縛,追求成功要鍥而不舍;告訴我們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增強自信心,永不退縮。 人生是一條布滿荊棘的崎嶇之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即使如此,我們的人生也沒有被打垮。正是這些人生當中喜悅的片刻和悲傷的片刻,才編織了人生的風采。王海坡曆盡磨難,才終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