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風雲上海灘(2 / 3)

顧偉光匆匆走在路上,他沒有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輛車隱在暗處,待他走近,這輛車的車燈突然亮起,然後加大馬力向他衝了過來,顧偉光被撞出去幾米遠,車子撞人後揚長而去。稍傾,林思雨乘坐的黃包車恰巧經過這裏,她發現了倒在血泊中的顧偉光,出於同情,林思雨救了他。

張明濤十萬火急趕回家裏,他讓蕭英趕緊整理必要的用品,他們必須馬上離開這裏;蕭英驚問發生了什麼事,張明濤邊匆忙收拾東西邊告訴蕭英:他懷疑今天晚上的行動並不是組織上安排的,他們可能暴露了,必須馬上走。兩人匆忙收拾了幾個包,迅速離開了這個簡陋的小屋,消失在夜色中。

林思雨來醫院看望被她救助的傷者,傷者睜開了眼睛,艱難地吐出兩個字:公園。。。。。。,後麵的話沒說出來就咽了氣。醫生證實傷者已經死亡,但接下來的問題難住了林思雨:她不知道死者是誰,住院的錢還是她墊付的,而且醫院方麵告訴她:傷者還欠醫院一筆醫療費,必須由送傷者來醫院的林思雨付清這筆錢。林思雨無奈打電話回報社找蕭英借錢,蕭英在電話裏仔細詢問了整件事的經過和傷者的特征後,迅速趕到了醫院,在醫院安息間裏,蕭英認出死者就是顧偉光。

蕭英把林思雨秘密帶到她和張明濤暫時落腳的地方,張明濤詳細詢問了顧偉光死前的一幕,然後他和蕭英講述了一個令林思雨震驚非淺的真相:他們兩個包括死去的顧偉光都是地下黨,半年前,他奉組織之命,也就是奉顧偉光之命,派蕭英去報社工作,目的就是為了接近林思雨,通過近半年的觀察,他們認為林思雨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對象,原因是:林思雨的父母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遇難的地下黨。

張明濤的話勾起了埋藏在林思雨內心深處的創痛,從未塵封的記憶如海嘯般襲來……

……1927年4月,上海。十五歲的林思雨和十二歲的妹妹林思夏正在姑母家做客,林思雨看到表姐姍姍打破了一個花瓶,姑母發現後生氣地質問是誰把花瓶打碎了,姍姍竟然惡人先告狀,誣陷是林思雨打碎的,林思雨氣憤地告訴姑母:她親眼看到是姍姍打破了花瓶。但她說不過伶牙俐齒的表姐,看到姑母開始相信表姐的話,林思雨一氣之下跑出了姑母家。

林思雨生氣地跑到街上,攔了一輛黃包車跑回了家。林思雨乘坐的黃包車來到了家門外,這時突然響起了槍聲,槍聲竟然是從她家裏傳出來的.林思雨本能地跑向門口,她從門縫裏看到了讓她永生難忘的駭人一幕:她的父母和哥哥倒在血泊中,兩個黑衣人手中的槍還冒著青煙.正在林思雨大駭之下不知所措之際,有人突然從背後蒙住了她的眼睛並強行帶走了她,在眼睛即將被蒙上的一刹那,林思雨看到其中一個黑衣人是獨臂,那個人用左手持槍。

救林思雨的人叫潘之讓,是她父親早年在蘇聯留學時的同窗,現在的同事和好友,潘之讓看起來也非常緊張,他匆匆拉著林思雨來到後街,攔了一輛黃包車,讓車夫先把林思雨送到他家裏去,他還要回去看看情況。

林思雨害怕極了,像個木偶一樣,呆呆地坐在車上,任憑司機把她拉到任何地方。

半夜的時候,潘之讓回來了。林思雨正在潘母和潘之讓兩個兒子潘天佑潘天佐的陪伴下坐等在客廳裏,林思雨雖然裹著被子,可是身體仍然抖得很厲害,她眼巴巴地看著潘之讓。

潘之讓麵色灰暗,神情蕭索,他說他正巧有事去找她父親,剛好趕上這一幕,他再次返回去的時候,隻看到了她父母和哥哥的屍體,凶手已經走了,鄰居們被槍聲驚嚇,都把門關得緊緊的,他什麼情況也沒探聽到,隻好草草地安頓了一下屍體,鎖上了門,待天亮以後再做打算.

林思雨這才相信父母和哥哥真的遇害了,她倒在潘母懷裏哭了起來.一夜之間家破人亡,她以自己十五歲的年齡目睹了父母和哥哥被殺的情景,這對尚未成年的林思雨是一個足以致命的打擊,雖然潘母體貼地和林思雨睡在了一起,可是林思雨還是數次從噩夢中驚醒,夢中那個黑衣獨臂用槍指著她的頭,並向她開了槍……

往事不堪回首。林思雨沉浸在當年的噩夢回憶中,她語調沉痛地向張明濤蕭英講述著慘案發生後,她們姐妹再次遭遇的親情遺棄。

第二天,潘之讓派人通知了她們姐妹所剩的唯一親人,她們的姑母。姑母來了,帶著對父母遇難毫不知情的妹妹林思雨。姑母雖然對兄嫂遇難表示悲痛,但卻以已經有三個孩子,家裏房子小,經濟情況很差,根本無力再撫養兩姐妹為由,拒絕收養她們。潘之讓無奈把她們送到了孤兒院,但兩姐妹可憐巴巴的眼神又讓潘之讓心軟了,最後他在兩個兒子的央求下,又把她們帶回了家.

就這樣,十五歲的她和十二歲的妹妹林思夏成了潘之讓的養女,她們叫潘之讓爸爸,叫潘母媽媽,和潘之讓的兩個兒子也以姐弟,兄妹相稱。雖然重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但父母兄長被殘害的一幕卻像帶血的烙印,深深地烙在林思雨尚稚嫩的心頭。

張明濤也沉痛地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父母和妹妹被殘害的一幕:

1927年4月的一個晚上,在上海一個老弄堂裏,地下黨張氏夫婦和他們幾歲的小女兒正準備吃晚飯,突然闖進兩個黑衣人,對準一家三口舉槍射擊,然後揚長而去。他們沒有看到,這家的大兒子,少年張明濤躲在院子裏一口大缸後麵,渾身顫抖,神情驚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