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中國古代養生觀(1)(1 / 3)

(第一節)概述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以信息高速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時代,生產力高速發展使社會物質財富急速增長,體力勞動在人們的所有勞動方式中的比例日益減少,大自然的資源被人們隨心所欲地開發和占有。人類高度文明所帶來的巨大物質財富,卻使人類產生了日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和諧與平衡日益遭到了破壞,許多發達國家中都出現了對人類健康有巨大危害的“文明病”,主要體現在:心理上的壓抑與精神分裂、錯亂;人類體質機能日益下降;出現了“AIDS”等與人類生活方式密切聯係的健康殺手;肥胖、畸形等人體變異……這些都表明人類在不斷發展的高度文明中卻隱藏著日益嚴重的健康危機。西方不少的哲學家、科學家開始重視並思考人類社會將麵臨的健康問題。美國著名粒子物理學家弗裏喬夫·卡普拉(Fritjot.Capra)指出: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笛卡兒提出的生命哲學,對推動科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笛氏的“人是生命機器”的觀點卻背離了人是有機統一體這一現實。特別是此種觀點忽視了人們精神意義在生命活動中的重大作用,陷入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巨大局限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們越來越認識到健康與生命的多維現象,認為健康是肉體與精神處於平衡與和諧狀態的體現,而不健康則是有機體內外係統的平衡出現失調。美國社會學家約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指出美國人健康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過去認為隻要沒有病就是健康,而現在健康則是以整個人的身心處於一種積極的健康狀態為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也給健康下了新的定義:“健康是整個身體、精神和社會的完好狀態。”這個提法的核心是強調肉體和精神的統一,人與社會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而這種係統的生命觀與健康觀,正是與中國道家所追求的身心、形神、內外一致性非常相似。

道教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提出了“天人合一”、“形神相依”、“重人貴生”等觀點與現在所提倡的健康觀念頗為相似。古老的東方文化思想與當今世界健康觀念的發展趨勢契合一致,使西方不少學者與科學家把注意的目光轉向了中國道家的生命哲學與養生方法,再次掀起研究東方哲學與養生文化的熱潮。對中國道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法國漢學家施博爾教授,正領導著西歐各國三十幾個漢學家對道教典籍彙編《道藏》進行深入研究與整理。德國醫學家林海恩對中醫與氣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後,認為當今西方的醫學麵臨的很多新問題在中醫理論中找到尋求答案的途徑。在對東方哲學及衛生思想方法的研究與影響下,西方醫療保健開始重視精神對物質的巨大作用與力量。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寫道:“新的全麵的保健方法在尋求健康和強壯的努力中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人的精神。”在這方麵最激進的說法是,沒有什麼病是不能通過精神的力量和積極的態度治愈的。他列舉了不少以調整心理和精神而使癌症、艾滋病、心髒病等病症好轉甚至治愈的例子。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醫生博涅·賽戈爾表示:“沉思冥想乃是放鬆思想的一種特殊運動。這種運動能夠治療和預防多種重病包括被視為絕症的癌症等。雖然至今尚未搞清楚沉思冥想把治療信息由大腦傳遞到身體的每個細胞的確切機製,但是有理由相信,它肯定對免疫係統的生化物質起著一定的作用。”據俄國新聞媒體報道,俄國醫生吸取氣功的方法創造出了“康斯坦丁·布捷伊科深呼吸氣功消除法”來治療艾滋病,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而且效果顯著。對精神作用的研究與肯定,使不少醫療專家認為利用意識治療癌症將是21世紀醫療的突破,精神意識的利用將與藥物和外科並列為治療的三大手段之一。在這種新的醫療保健思潮環境下,以氣功、冥想、引導等為特征的中國道教修煉術對人體的強身健體和治療的突出作用,將更加得到世界各地的重視。

(第二節)我國古代的養生健身觀

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所衍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源遠流長,猶如奇葩瑰寶閃爍著奪目光彩,其中尤以養生保健見長。中國養生和武術一樣,曆史悠久,風格獨特,內容博大精深,愈來愈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中國傳統養生學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其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流派,在曆代哲學、文學、史學、醫學等各種文化典籍和民眾積累的經驗中,都可以找到養生的思想、理論和實踐方法。從曆史的文字記載,養生學的始萌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在甲骨文中發現有關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的文字記錄。到了西周,人們對四時不同氣候與疾病的關係也已有了認識,提出調理飲食要與四季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