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解:
胎記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皮膚病理和生理的變化,以及血管和細胞之間的變化,還有神經的變化。皮膚由外到內分為三層: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某一層的血管出現問題,就會導致紅色胎記的出現,如果是因為色素沉澱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黑色胎記。
在表皮層的最底層是基底層,含有一種黑素細胞,占整個基底層細胞的4%~10%,此細胞正常應該由真皮層逐漸沿著神經脊向外生長,如果生長通道堵死,它會沉積出現黑色素沉著,皮膚隨之變黑。黑色素含量的高低,決定了我們皮膚的白與黑。
血管型胎記在醫學上稱為血管瘤或脈管畸形,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記隻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些胎記會引起身體器官的異常,甚至有惡變的可能,必須積極治療。胎記會讓孩子在學校受到異樣的眼光,受到別人的嘲笑而自卑,不自信。
懷孕期間能夠預防胎記麼?
懷孕期間在臨床上還沒有相應的監測方法,暫時沒有好的辦法去預防。有部分孕婦避免吃黑色的東西,是誤區。黑色素是人體合成的,不是吃入的。
會癌變的胎記
黑痣癌變是有一些規律的,像我們黃種人,一般來講,黑痣癌變相對比白種人概率低。癌變有幾個特點:長在特殊部位的痣危險,惡變概率要大,比如腳底板上、長期走路摩擦容易癌變,可切除掉預防;長在褲腰帶部位的痣危險,腰帶摩擦容易導致癌變。
其他部位由於缺少刺激,惡化概率較少,但是麵部的痣如果治療不當,容易發生惡變,比如冷凍或激光,如果做不幹淨的話,還不如不做。
祛痣要去正規醫院,點痣采用化學性的腐蝕劑,如強酸強堿,第一容易落瘢痕、毀容,第二治療不徹底,深處痣細胞肉眼是看不到的。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及痣的一半和另一半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一樣、直徑大於鉛筆等4種情況,一定盡早去醫院及時治療,手術切除。一旦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
溫馨提示:
長在腳底、褲腰帶等特殊部位的痣惡變率比較大,平常的痣要是治療不當,也容易發生癌變。不對稱的痣,或邊界不規則、顏色不均勻,以及直徑大於鉛筆的痣較容易發生惡變,我們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去檢查和治療。平常還是以預防為主。
胎記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老百姓將其分為紅色胎記和黑色胎記。部分人剛出生就帶著胎記,胎記會影響相應的功能,需要盡早治療。比如海綿狀血管瘤長在耳部,後期會影響耳朵功能發育。部分胎記逐步發展還會出現癌變的可能。
胎記一般可分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見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則包括鮮紅斑痣、草莓樣血管瘤等。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現,也可能在出生幾個月後才逐漸發病。
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記隻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些胎記會合並身體器官的異常,甚至有惡性變化的可能,必須積極治療。例如有些海綿樣的血管瘤增生過快,會造成肢體殘缺、功能障礙,甚至血管瘤擴張速度太快時,會形成組織壞死,過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長了毛的獸皮樣黑痣,可能日後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癌細胞轉移後導致死亡。
胎記主要分為九種,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鮮紅斑痣。
1.鮮紅斑痣:約1/3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這種胎記。它是一種小的、淡紅色的斑疹,多出現在後頸部、兩眼中間、前額及眼瞼上。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多數會逐漸消失。
2.蒙古斑:這種胎記平坦、光滑,一出生時就有,常見於臀部或腰部。它們多為淡藍色,也可能是藍灰色、藍黑色。這種胎記看上去像是一片瘀青,在黃色人種中很常見,通常在學齡前會逐漸消失。
3.草莓樣血管瘤(毛細血管瘤):這種胎記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背部或胸部,多為紅色或紫色。草莓樣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形成,可能不突出於皮膚,也可能為稍稍高出皮膚的草莓狀柔軟腫塊。雖然不會消失,但對健康沒有影響。
4.海綿狀血管瘤:它就像充滿了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通常出現在頭部或頸部的皮下,如果長得比較深,上麵覆蓋的皮膚看起來無異樣,並在青春期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