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
胃火重者宜食白菊花、飲鮮的蘆根、茅根、荸薺、桑葉、竹葉、薄荷、金銀花水,食生梨。這裏介紹幾款去胃火的菜肴:
苦瓜炒西紅柿
此菜可清胃健脾。材料:苦瓜克、西紅柿個、蒜末做法:苦瓜、西紅柿洗淨後切片。起油鍋,先倒苦瓜煸熟,再加入西紅柿翻炒,放鹽、味精少許,起鍋即成。
鮮蘆根竹茹粥
此粥清熱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能預防和治療熱症、傷暑、心煩、口渴、頭痛、咽腫、鼻血、胃熱、嘔吐等病症。材料:鮮蘆根克、竹茹克、粳米克、生薑克做法:鮮蘆根洗淨切成段後,與竹茹同煎去渣取汁。把粳米放入鮮蘆根
竹茹汁中煮成粥,要熟時加入生薑,略煮即可。
藥養
滋陰清胃固齒丸
此丸清熱降火,滋補腎陰,適用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虛火上攻引起的牙齒鬆動,齒齦腫痛及齦萎齒露。材料:山藥末克,牡丹皮末克,黃檗(酒炒為末)克,黃連(酒炒為末)克,升麻末克,當歸末(酒洗)克,知母克,山楂肉克,元參末克,幹葛根末克。做法:先煎製知母、山楂肉,濾湯去渣,淨汁煮葛粉為糊,然後用秈米一碗研爛,和葛粉一同研勻,再加入剩下的味藥末。將其捏出如綠豆大的小丸子,蘸水後裹上朱砂為衣,曬幹即成。每日服~粒,白開水送服。注意,服用此丸時要忌一切厚味、薑、椒、辣等物。
按摩
中醫學認為,上、下齒與胃經、大腸經相對應。胃經入上齒,大腸經入下齒中。因此,對待上下牙痛,應采取不同的方法。若是上齒疼痛,就要紮胃經上的穴位,如足三裏、內庭穴等。若是下齒疼痛,就要紮大腸經上的穴位,如最常見的是紮合穀穴。
足三裏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 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開 橫指處即是。如果上牙疼痛,可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裏穴 ~ 分鍾,每分鍾按 ~ 次。注意,每次按壓時,一定要使足三裏穴有針刺一般的酸漲感、發熱感。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位於足背第、第3趾間縫紋端。按摩時,可從後往前推,沿著胃經的循行線,即沿著腳趾後的骨縫大概兩指的距離,但方向向著內庭推,分鍾即可。
合穀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是位於大腸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取穴時,將拇指和食指張成 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合穀穴。如果下牙疼痛,可以使勁掐住合穀穴,能止牙齦疼痛。
補水
多喝水,能有效冷卻體內燥熱,抑製口腔內細菌菌落生長,避免口臭。胃火重者適合喝檸檬水,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還要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
足浴
睡眠質量差,容易造成身體過度使用而上火。熬夜者尤甚。這時可采用足浴的辦法將火氣往下引,從而獲得好睡眠。方法如下:用溫水浸泡。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發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切記,水一定要淹到小腿 /處近三陰交穴。
要想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光內調是不夠的,外治也不容忽視。因固齒、潔齒、去口臭的好方法
為“齒健人長壽”,牙齒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要想健康,就得提高護齒意識,做好牙齒的自我保健,讓牙齒遠離鬆動、出血、黃黑、疼痛等病症。
固齒——揩齒固牙方
很多人以為,倘若牙齒鬆動了,那就隻能坐以待斃,等著拔牙了。其實,牙齒鬆動了,隻要積極治療,方法得當,牙齒還是可以重新變得牢固起來的。這裏推薦一個小偏方——揩齒固牙方,幫助你穩固鬆動的牙齒。此方出自《蘇東坡仇池筆記》,能固牙、堅齒、駐顏。適用於齒牙動搖,容顏衰老者。其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取雙層紗布裹住鬆脂,丟入沸水煮,取浮在水麵的鬆脂,將其放入冷水中,等它凝結成塊後取出研成粉末,加入白茯苓末調勻。每天用來揩齒漱口,或放少許在牙刷上刷牙。
除了這個小偏方,牙齒鬆動的現代女性還可以堅持每日用紅茶、綠茶或烏龍茶等泡茶喝。飲後還可用茶水漱口。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茶葉含氟,長期飲用並用茶漱口,有固齒堅齒、預防齲齒的功效。
潔齒——白礬刷牙法
隻要現代美人在生活中多留心了解潔齒的小方法,擁有一口潔白瑩淨的
牙齒絕對不是問題。這裏為你介紹一些潔齒的好方法。
食醋法。口含食醋,在口腔鼓漱兩三分鍾後吐出。然後再用牙刷刷洗,最後用溫水漱口。也可在刷牙時,往牙膏上滴兩滴食醋刷牙。長期堅持,能清除牙垢,恢複牙齒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