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美麗人生來自良好的心態(2 / 3)

要想拋棄憂慮的情緒,學會樂觀就是百試不爽的法寶,因樂觀而讓你變得容光煥發的形象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說:“我從小到大都不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我從不因此放棄自己。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就告訴自己要樂觀點,明天就會好的。有些人碰到失敗就認定自己的能力不足,認為自己注定一生都是一個失敗者。這樣的觀念隻會局限你還未發揮的潛能,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我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嚐試一下,無論如何先做做看,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得多。”

斯蒂文是英國一家證券公司的職員。他知道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找到一份如此好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他每天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工作時謹小慎微,唯恐出一點問題。但有一次因為他的工作失誤,公司損失了2.6萬美元,他覺得自己快垮了。

“我吃不下,睡不著。”斯蒂文說,“我開始生起奇怪的病來,有一次竟然昏倒了。我的身體越來越弱,醫生告訴我,以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已經不能工作了,必須做些改變,放鬆自己。於是,我請了兩個月的假,嚐試著放鬆,原諒自己,終於不再為工作過度焦慮了,而是保持一份不錯的心情。之前已經連續好幾個星期,我都無法睡到兩個小時以上,調整後,我睡得像個小孩般安穩。”

“不到一個月,我的身體好了。回到公司,我已學會了不再憂慮,不再為過去發生的事後悔,也不再擔心將來。”

斯蒂文不像以前那樣隻顧埋頭工作了。工作之餘,他盡量抽時間參加種種社交活動,或以運動、短期旅遊來打發時間。他不僅沒有因此感到有工作壓力,反倒覺得自己精力十足,工作起來毫不費勁,工作也有了源源不斷的樂趣與活力。幾年後,他已成為分公司的經理了。

可見,治愈憂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快樂的心情,快樂心情會提高你的辦事效率,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工作。快樂心情能激發你的思維,讓你產生靈感,獲得許多解決問題的奇思妙想,從而使你的工作質量得到迅速提高。

◎樂觀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

樂觀,是一種最為積極的性格因素之一。樂觀就是在無論什麼情況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態,也相信壞事情總會過去,相信陽光總會再來的心境。體育和運動可以增進人體的健康和人的樂觀情緒,樂觀情緒是長壽的一項必要條件。人生是一種選擇,個人形象也是一種選擇,不一樣的選擇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心情愉快,你得到的也是愉快,呈現在別人麵前的也是一副快樂的形象。心情不愉快,你得到的也是不愉快,當然帶給別人的也是一副不快樂的形象。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天天快樂。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愉快的心情呢?雖然無法控製每一件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心情。

每個人的觀念及價值觀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反應也不同。你覺得是件快樂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卻有點傷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標準,每個人也都有不一樣的憂愁。

每天清晨都告訴自己:生活是如此美好,我感到很快樂。懂得為自己歌唱、為生活歌唱、為生命歌唱,快樂就會緊緊相隨。當你快樂時,周圍的人受到你的感染,也會變得心情舒暢,自然喜歡與你親近。

其實,快樂和悲觀都很簡單。就像吃葡萄時,悲觀者從大顆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失望,因為他所吃的每一顆都比上一顆小。而樂觀者則從小顆開始吃,心裏充滿了快樂,因為他所吃的每一顆都比上一顆大。悲觀者決定學著樂觀者的吃法吃葡萄,但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顆。樂觀者也想換種吃法,他從大顆的開始吃,依舊感覺良好,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悲觀者的眼光與樂觀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觀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樂觀者看到的都能令他快樂。

知道悲觀是快樂的一大敵人之後,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克服悲觀的情緒,樹立自己樂觀的形象。如果你是悲觀者,就學著換一種看待事物的眼光吧。

有一個人,他覺得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一名失敗者,失敗永遠伴隨在他的身邊,因此他從來都不快樂。他感到上天不公平,於是他決定去尋找快樂。這個人翻山越嶺來到河邊,見到一位老翁,就走過去問:“老人家,快樂是什麼?”那位老人回答他:“快樂就是每天都能釣到魚。”這位年輕人繼續他的旅途,他渡過了河,來到了森林中,遇見一個正在趕路的中年男人,就問他:“快樂是什麼?”那個中年男人回答他:“快樂就是每天都能捕獲野獸。”

其實,在每個人的字典裏,對快樂的定義和認識都不一樣,很多人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又常常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容易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夠好,因此也沒有理由讓自己快樂起來。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心,活得非常消沉,甚至厭世。

很多時候,隻是由於我們太渴望成功,總以為隻有取得了成功才會快樂。因此給自己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認為實現了這個目標,人生才是成功的,我們也會因為眼睛隻盯著這個目標,而忽略了身邊很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事物。成功的希望是好的,但不要讓它限製了自己的眼光和心情,有時如果多把眼光關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也許你的生活就會快樂起來。

有一位住在佛羅裏達州的快樂農場主,他曾創造了一個商業上的奇跡。在他當初買下那塊農場時,那裏土地貧瘠,各種果樹都不適合種植,甚至連養豬也不適宜。除了一些矮灌木與響尾蛇,什麼都難以生存,他幾乎看不到這塊土地還有什麼用途。因此,一開始他的心情十分低落。後來他想到個好主意,決定再投資,開發利用這些響尾蛇資源。於是他不顧大家的反對,開始把響尾蛇肉加工成罐頭。而且旅遊資源也成了他的又一生財之道,每年有平均兩萬名遊客到他的響尾蛇農莊來參觀。遊客到這裏目睹毒液被抽出後送往實驗室製作血清,蛇皮被他高價售給製鞋工廠生產女鞋與皮包,蛇肉罐頭則運往世界各地。連當地郵戳都蓋著“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可見當地人都以這位把“毒檸檬”變成“甜檸檬”的農場主為榮。

快樂的人生態度,總能使人把不幸化為一種機會。哈裏·愛默生·佛斯狄克曾語重心長地說:“真正的快樂不一定是愉悅的,它多半是一種思想上的勝利。”沒錯,快樂源自一種成就感,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樂觀的形象會為你帶來更多的快樂。

)第三節 熱情:讓你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熱情能改變和影響人生

熱情是驅使一個人永遠向上的動力。憑借著熱情產生的巨大能量,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美國通用食品公司總裁弗朗克斯說:“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也可以買到一個人到指定的工作崗位,還可以買到按時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熱情,而你又不得不去爭取這些。”

西村原本是一個窮人,他常常在身無分文時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富翁。他知道“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於是設法借錢辦起了一家小沙漏玩具廠,但企業並不景氣。

閑暇之時,他大量閱讀各類書籍,以此來喚起自己的熱情和靈感。一天,他在翻閱一本講賽馬的書時,無意中被書上一段文字所吸引,上麵寫道:“馬匹在現代社會裏失去了它運輸的功能,但是又以娛樂價值的麵目出現。”僅僅這樣一段文字,讓他似乎聆聽到了新機遇的鍾聲。他歡呼雀躍,因為他找到了沙漏的利用價值。

他用幾天時間就將沙漏進行了重新設計,並運用到電話機上,以3分鍾為時限將通話時間進行有效控製,這樣使沙漏不但具有玩具的價值,還具有降低電話費的經濟價值。該產品問世後很快就供不應求,西村以此為契機,從此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億萬富翁。

塞克斯是美國馬塞諸塞州詹森公司的一位推銷員,憑著高超的推銷技藝,他叩開了無數經銷商壁壘森嚴的大門。一次他路過一家商場,進門後先問候了店員,然後就與他們聊起天來。通過閑聊,他了解到這家商場有許多不錯的條件,於是想將自己的產品推銷給他們,但卻遭到了商場經理的嚴厲拒絕,經理直言不諱地說:“如果進了你們的貨,我們是會虧損的。”塞克斯豈肯罷休,他動用了各種本領試圖說服經理,但磨破嘴皮都無濟於事,最後隻好十分沮喪地離開了。他駕著車在街上溜達了幾圈後決定再去商場。當他重新走到商場門口時,商場經理竟滿麵堆笑地迎上前,不等他開口,經理馬上決定訂購一批產品。

這一出乎意料的結局使塞克斯驚詫莫名,在他的一再追問下,最後商場經理道出了緣由。他告訴塞克斯,一般的推銷員到商場來很少與營業員聊天,而塞克斯首先與營業員聊天,並且聊得那麼融洽;同時,被他拒絕後又重新回到商場來的推銷員,塞克斯是第一位,他的熱情影響了經理,因此也征服了經理。對於這樣的推銷員,誰能忍心拒絕呢?

少數人的熱情產生於與生俱來的信念,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熱情的潛力則通過後天的培養而產生。

工作中要想脫穎而出,必須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情。隻有當這種熱情發自內心,又表現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時,才能征服自身與環境,創造出日新月異的工作業績,使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熱情最具感染力

熱情的能量能點燃事業興旺的火把,也能消融人們心中冷漠的冰雪。

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拉小提琴,7歲時就和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未滿10歲就在巴黎舉行了公演,被人們譽為神童。

1926年,10歲的小男孩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巴黎拜訪艾涅斯庫,他一心想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

他說:“我想跟您學琴!”

艾涅斯庫冷漠地拒絕了。

男孩堅持說:“但我一定要跟您學琴,求您先聽聽我拉琴吧!”

艾涅斯庫說:“這件事不好辦,我正要出遠門,明天早晨6:30就要出發!”

男孩忙說:“我可以提早一個小時來,在您收拾東西時拉給您聽,好嗎?”

艾涅斯庫被男孩的堅定意誌打動了,他說:“那好吧,明早5:30到克裏希街26號,我在那裏等你。”

第二天早晨6:00,艾涅斯庫聽完了男孩的演奏。他興奮而滿意地走出房間,對等候在門外的男孩父親說:“我決定收下你的兒子,不用付學費,他給我帶來的快樂完全抵得過我給他的好處。”

男孩從此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他努力學琴,最終學有所成,他就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

因為那股想請艾涅斯庫指導自己琴藝的熱情,小男孩執著地要求艾涅斯庫聽一聽自己拉琴,甚至在艾涅斯庫拒絕之後仍然不願放棄,願意在清晨五點半來拉琴給收拾行裝的艾涅斯庫聽。最終,因為這樣的熱情、執著和男孩本身非凡的琴藝,他成為了艾涅斯庫的學生。

在許多時候,就如同畢業於哈佛的拉爾夫·愛默生所說:“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熱情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發自內心的有力的聲音——‘我行’!”隻要你再堅持一點,再執著一點,成功就近在眼前了。

一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婦人走進匹茲堡的一家百貨公司,漫無目的地在公司內閑逛,很顯然是一副不打算買東西的樣子,大多數的售貨員隻是看她一眼,然後就自顧自地忙著整理貨架上的商品,以避免這位老太太麻煩他們。其中一位年輕男店員看到了她,立刻主動地向她打招呼,非常熱情地問她是否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這位老太太對他說,她隻是進來躲雨的,並不打算買任何東西。年輕店員說,他們同樣歡迎她的到來。他主動和她聊天,以顯示他歡迎的誠意。當她離開時,年輕人還陪她到門口,替她把傘打開,這位老太太向年輕人要了張名片就上車了。

此後的一天,年輕人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辦公室,老板向他出示了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寫來的。這位老太太要求這家百貨公司派一名銷售員前往英格蘭,代表該公司接下裝修一所豪華住宅的工作。

這位老太太就是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在這封信中,卡內基的母親特別指定這名年輕人,代表公司去接受這項交易額十分龐大的工作。

熱情讓這位年輕人抓住了機遇,熱情就如同冬日裏溫暖的陽光,讓每個人都感到暖意融融,並為之深深打動。熱情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它能消除你在工作、生活中的壓力。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寫道:“人要是沒有熱情是幹不成大事業的。”大詩人烏爾曼也說過:“年年歲歲隻在你的額頭上留下皺紋,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熱情,你的心靈就將布滿皺紋了。”

人們隻有充滿熱情,才能把額外的工作視作機遇,才能把陌生人變成朋友,才能真誠地寬容別人。人們有了熱情,就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就會變得心胸寬廣,拋棄怨恨和仇視。人一旦擁有了熱情,就會變得神采奕奕,臉上的陽光足以融化所有的冰霜。

◎熱情將你的“最美”放大

提升形象的一個基本要點就是拿出你的熱情來,對別人熱情的人別人也會喜歡他,當然地沒有誰會喜歡麵對一個冷若冰霜的人。

美國《西雅圖時報》在1995年10月26日,報道過一個77歲老女人的故事。她無意中發現自己存了100萬美元,在她的經紀人告訴她之前,她並不知道自己已成為百萬富翁。她是怎麼做到的?她是每天一塊錢一塊錢存起來的,還是每天研究股市行情?或是有什麼其他的投資項目?還是她是律師、醫生,能賺很多錢?

不!她一生都從事服務業,過去幾年來,她還是義工。77歲時,她花3周到波蘭教一些遠親學習英文;76歲時,她到休斯敦的水災地區參與救災活動;75歲時,她在芬蘭學會了如何用雪橇行遍全國;她還為法院義務擔任兒童教母的工作。

她對生活本身的興趣遠高於賺錢、花錢,她熱愛每一個人,同時也因此得到別人的熱愛。

生活中的熱情就是找出你愛做的事,然後全力以赴。無論是否有能力賺取金錢,你都要堅持到底,這便是熱情在生活中的最好體現。當你從事自己愛做的事時,你不但精力充沛,而且活力十足。

有一些人雖然開始時有極大的熱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原因使得他們的興趣消逝……

一位老人以發抖的聲音告訴別人,他已69歲,並且說:“我不允許任何人來愚弄我。年老真是糟糕,情況一天天惡化,真是悲哀。我現在隻想早點結束我這一生,越快越好。”他繼續說,“我以前也充滿了熱忱,就跟你們完全一樣”。

“那現在你的那些熱忱呢?”有人問。

“我已經老了,我告訴你,你無法在年老的時候還保持著熱忱。”

真的無法保持熱忱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們周圍有另一種人,他們的境遇千差萬別,但是卻學會了一種保持熱忱的技巧,而且能夠在生活中補充許多新的內容。

有一位老太太,她失去了一條腿,但她很興奮地描述說,她獨自一人生活,她每天都是坐在輪椅上做家務的,包括使用吸塵器、準備三餐、鋪床。

她常對別人說:“隻要你知道竅門,就不會有困難,而且我真的知道這裏的訣竅,我並不覺得困難。雖然我身邊沒有人,也得不到任何幫助。就算找到合適的女孩子,我也付不起費用。但是請你不用憂慮,我並不抱怨,我喜歡這種生活。”

曾經有人和她進行過以下一番對話。

“你失去腿有多久了?”來客問她。

“哦,大約5年了,現在我已經習慣了。”老人平靜地回答。

“你能從輪椅上下來嗎?”

“當然,難道你認為我整天都悶在這棟屋子裏?”“我的奶奶還時常給我們打氣,”正當他們聊著,她那位27歲的孫子插話說,“我每隔兩天來看她一次,每次都能從她身上感受到新的熱忱。而且那份熱忱也時刻鼓舞著我,使我充滿了活力”。

“難道你從來不覺得沮喪嗎?你畢竟少了一條腿。”來客緊接著問這位年邁卻充滿熱情的老人。

“沮喪?當然,我也有這種感覺。”

“當你沮喪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他進一步問。

“我會努力克服這種感覺。”

“聽著,孩子。”她用手指著和她談話的小夥子說,“是這樣的,我經常閱讀《聖經》,並且相信裏麵所說的話,而且我不斷對自己重複這段話:‘我深信,我是擁有生命的,我將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你知道嗎?《聖經》並不認為這項諾言不適用於坐在輪椅上、少了一條腿、又是90歲的人。它隻允諾豐富的生活,因此我不斷對自己重複這個諾言,並且過著豐富的生活。我很幸福,我擁有勇氣。”

熱情生活能帶給你真正的自信,因為當你專注於自己的興趣而非外表時,你就擁有了自信。你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你不再擔心自己的工作表現,隻急著充分地表現自己的熱情。相信你一定看過小提琴家在演奏時頭發飛揚的場麵,但他卻隻顧演奏,絲毫不關心外表如何。但卻恰恰是這份熱情,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形象,讓觀眾為之喝彩。

一個失去熱忱,對一切人和事物都采取漠視和冷淡態度的人,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因為他們看不到生活的本質和人生的真諦,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不能尋覓到摯友和知音,也激發不起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終日伴隨他的隻是內心深處的孤寂、淒涼和空虛。這無疑是一種可悲的自我摧殘和自我埋葬。

◎熱情是成功者“內心的神”

熱情讓人夙興夜寐,熱情使人如沐春風,熱情讓人生有力量、有勇氣、有意義。成功者便是擁有了這股熱情,讓他們激起興趣,驅使他們去實踐,使他們釋放出真正的潛能,最終獲得成功。卡耐基把熱忱稱為“內心的神”。他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於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忱。沒有熱忱,無論你有多強的能力,都無法發揮出來。”

◎生活中的熱情就是找出你愛做的事,然後全力以赴。當你從事自己愛做的事時,你不但精力充沛,而且活力十足。

成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相結合的產物,而背後作為支撐的卻是一份對事業持久不懈追求的熱情,這種熱情也正是它獨有的、不同於眾人的素質。

當你的心裏洋溢著爭取勝利的熱情,你就能在工作中認真學習,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以求得事業的進步和發展,這就是熱情的激勵力量。在職業生涯中,要想與別人競爭,也必須經常保持一股工作的熱情。隻有當熱情發自內心,又表現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時,才能征服自身與環境,使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張森是一個汽車行的經理,這家店是20家連鎖店中的一個,生意興隆,而且員工都熱情高漲,對他們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驕傲。

但是張森來此之前,情形並非如此。那時員工們已經厭倦了這裏的工作,甚至認為這裏的工作枯燥至極。公司中有些人已打算辭職,可是張森卻用自己昂揚的精神狀態感染了他們,讓他們重新快樂地工作下去。

張森每天第一個到達公司,微笑著向陸續到來的員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創立了與顧客聯誼的員工討論會,時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後推。總之,他以最大的熱情努力為公司工作。

在他的影響下,整個公司變得積極上進,業績穩步上升,他的熱情改變了周圍的一切,老板決定重用他並在其他連鎖店推廣他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