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立給大娘診脈,大娘奇怪兒子什麼時候會醫術了,範立敷衍說遊曆時遇見高人學的。大娘對兒子的話深信不疑,伸手讓範立診脈。範立學的是老師的雙手三步九侯脈法,診大娘之脈,感覺脈形沉澀而細,關以下尤甚。結合大娘的症狀,範立沉思了一會,說道:“娘,您以前是否有過流產?”
大娘沒聽懂:“什麼流產?”“就是懷小孩沒到時間生產,中途就掉了。”範立補充道。
“噢,你說的是半產啊,是有的。在生過你之後一年,曾經半產過一次。你那時候小,不記得了。”
“是了!”範立說道:“此病屬帶下。為什麼呢?因為您曾經半產,瘀血沒有排幹淨,停留在少腹不去,衝任虛寒而有瘀滯,所以才會有這些症狀。您現在年過五十了吧?古人說這個年齡衝任二脈皆虛,天癸當竭,地道不通。今下體出血數十日不止,是以前的瘀血停留在下部所致。”
大娘聽得雲裏霧裏,範立卻講得起勁,繼續說道:“我跟您說,您的這些症狀都是有原因的。夜間發熱是瘀血證的特征。為何單單手心煩熱?因為手背為陽,掌心為陰,手掌乃手三陰過脈之處,陰虛,故手掌心煩熱。為何唇口幹燥?因為陽明脈俠口環唇,與衝脈會於氣街,皆屬於帶脈。《難經》雲:血主濡之。衝脈血傷,故血阻不行;瘀血不去,則津液不布;新血不生,所以則陽明津液衰少,不能往上榮養滋潤麵部,故唇口幹燥。為何少腹急滿而痛?這是因為胞宮之中有寒,導致瘀血不行,阻滯經絡,不通則痛。以上的這些,都是因為您曾經半產,新血難生,瘀血未盡,風寒客留於胞宮之中導致的。這個病就叫做‘帶下病’。我診您的脈沉澀而細,是久瘀體虛,虛瘀互結,損傷陽氣的表現,您小肚子應該有寒冷的感覺吧。”
大娘連連點頭:“是的,小肚子特別怕冷,要墊棉墊才舒服一些。”
範立對大娘說道:“正是!這個病古書上說要用‘溫經湯’來治療,此方可以生新去瘀,暖胞宮補衝任。娘,您等一下,我給您抓兩付藥去。”大娘愁眉苦臉道:“大郎,我們家窮得連吃飯的錢也沒有了,買不起藥。”範立微笑道:“沒關係,我有辦法,您老就等好吧。”說罷,邁大步走出門去。
範立一邊走一邊心裏盤算,董大娘病的症狀和《金匱要略》記載“溫經湯”證十分相似,“溫經湯”之所以名“溫經”,是蘊含了“瘀血得溫即行”的意思。方內皆是補養氣血之藥,並不是單純以逐瘀為重,之所以服此方可以讓瘀血自化,是因為扶養正氣所以邪氣自消。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婦女崩漏、月經不調、不孕等等疾病都可以用,效果很好。這張方子我倒是記得,可是沒有錢怎麼買藥呢?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捏緊雙手,一下捏到了手中握著的赭鞭。範立靈機一動,對了!我有赭鞭,可以去野外采一些藥,然後去藥鋪換錢。他打定主意,出了村子,直奔村旁的山中。剛進山,他便把赭鞭抽出,右手扣住鞭尾的圓孔,運氣注入握住赭鞭的手掌。使用赭鞭之法老師已經教過範立,其竅門就是要把體內的真氣輸入鞭尾,這樣赭鞭頭便會發出光華,光華越盛,說明藥材的質量越高。
範立握著赭鞭進入山中,剛剛走了一刻鍾,鞭頭的光華突然閃亮了起來,呈現紫色。範立看看四周,除了幾塊石頭沒有其它的植物。他有點納悶,照理說赭鞭的信號是不會出錯的啊,可是這裏光禿禿的沒有東西呢。他停下來拿著赭鞭四下裏揮動,揮動中鞭頭的光華更盛了。當他揮動赭鞭靠近一塊不起眼的石頭時,赭鞭上的紫光閃爍跳躍起來。範立確信問題就出在這塊石頭上。他仔細打量這塊石頭,石頭不大,不到半人高,上麵覆蓋了一些泥土,灰蒙蒙的沒什麼惹人注意的地方。範立拿著赭鞭戳向石頭表麵,在接觸到石頭的一瞬間,金石碰撞聲中,赭鞭通體蕩漾出一圈純紫的光圈,石頭被戳了一個洞,隱隱有紫色的光透出來。他吃了一驚,更加堅定了這石頭是個寶的信心,於是雙手握住鞭尾,高舉赭鞭,照著那塊石頭使勁往下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