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後記(1 / 1)

了解思考,學會思考,更愛思考

我們平常總是不假思索地使用“思考”一詞。這讓我們以為,我們肯定是了解思考的含義的。而深究起來,所謂的“思考”到底是什麼呢?跟單純地“想想”有什麼區別?跟泛泛地“了解”又有什麼關係?思考需要遵循什麼樣的順序嗎?恐怕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無法立即回答上來吧,因為很少會有人煞有介事地去反思這些問題。

我們似乎也從未對自己擁有相當的思考能力這一點產生過懷疑,即便有時會因為無法順利得到結論而感到焦慮、悲觀。

可不是嘛,思考這種能力仿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學校既沒有教過我們關於思考的方法,我們自己也沒有特別下工夫去研究。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已經在思考問題了,並且逐漸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法。

然而,我們也會發現:當我們想換一種思路來思考,取得一些思考上的突破時是如此困難。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被他的思考模式限製住了,而我們對這些限製並沒有知覺。

這時,我們不妨接觸一下他人的思考方式,這樣做可以有效地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以何種方式在思考。在這個意義上,要是本書中的這些思考方法能給讀者帶來借鑒,我將會感到很榮幸。

不過,我並不希望這本書成為一本“思考指南”,僅僅為讀者提供思考及整理思考的技巧和方法——其實,教授技巧和方法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起這些,我更希望大家領會到的是:思考是一件樂事。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某些實用性的目的我們經常不得不進行思考,這讓很多人覺得思考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但同時,也有人把思考當做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因為他們知道,除了功利性的思考外,還存在著一種“純粹的思考”——單單覺得思考本身很有趣而進行的思考。什麼時候,更多的人才能知道這一點呢?

常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那些正在思考著“思考是什麼”、對此感興趣或是為此而苦惱的人來說,如果本書能成為一塊小小的“他山之石”,對打磨“純粹的思考”這塊美玉有所幫助,哪怕是隻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啟發,對我來說都是意料之外的收獲了。

承蒙築摩書房編輯部的井崎正敏先生的鼎力相助,本書才得以誕生。在此請允許我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