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針對女性罪犯特點開展特色教育(1 / 2)

伴隨著監獄布局調整和體製改革的深入實施,監獄刑罰執行職能得到了進一步強化,“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得到了有效落實,監獄的教育改造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階段。近年來,女性犯罪人數不斷增多,以遼寧省女子監獄在押人員情況來看:2008年在押罪犯人數比2000年增加了近一倍。女性是家庭的紐帶,女性犯罪對社會的負麵影響是長期而巨大的。女性罪犯作為特殊的犯罪群體,其犯罪原因通常有三個方麵:一是文化素質低下,認知能力較差,法律意識淡薄;二是愛慕虛榮,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三是心胸狹隘,具有強烈的報複泄恨心理。女犯入監服刑後主要表現出罪責意識弱化、自我意識強烈、缺陷心理突出等特點。我們應牢牢抓住女犯自身特點,在繼承和發展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積極開展適合女犯思維、生理、行為特征的特色教育,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內容、新穎的方法,不斷開拓教育改造工作的新局麵。

一、針對女犯認知、思維、情感特點,開展思想教育

女性罪犯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道德觀念淡化,心胸狹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象。我們要把法治教育和認罪服法教育擺在首位,大力開展普及法律常識教育,使她們知法懂法,充分認識到自身犯罪行為的危害性,增強罪責感,從而自覺接受教育改造。其次,要強化“三觀”教育,針對女犯人生觀、價值觀庸俗的現實,積極開展“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四自”教育,逐步幫助女犯樹立真、善、美的思想品質和行為情操,培養她們熱愛祖國、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積極改造的良好心態,從根本上解決選擇走什麼路、如何走的問題。

我們還要注重在不同的服刑階段,教育重點、內容應各有側重:入監教育應以幫助罪犯樹立正確服刑觀和學習監規紀律為重點;出監教育要以加強形勢政策教育,以及社會適應技能、人際交往能力教育為重點。此外,要積極創新教育形式,通過開辦獄內電視台、獄內廣播、普法論壇、模擬法庭等多種形式,使思想教育更加深入,知行合一,標本兼治。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展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突出專題性、適應性以及女犯的可接受性;講課方式靈活多樣,提高女犯的認同感,以激發她們自覺學習的興趣;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建立《課堂教學日誌》,通過紮紮實實地開展文化教育,使女犯心靈中的沙漠變為綠洲,徹底擺脫愚昧無知。

多數女性走上犯罪道路是因為文化水平低,認知水平差、是非難辯,用她們的話講“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糊裏糊塗地就犯罪了”。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提高女犯的文化素質,要以初中以下文化教育為重點,讓文盲罪犯在入監短時間內基本脫盲,能夠寫普通家信、寫簡單的思想彙報,同時高質量地進行義務教育,逐步改善女犯的智力結構和文明程度,促進思想改造。對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罪犯,監獄應與社會有關部門溝通,在獄內設立考場,開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三、立足罪犯刑釋就業的需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教育

幫助罪犯順利回歸社會,是監獄改造罪犯的出發點和著眼點。培養罪犯的勞動意識,使罪犯掌握一技之長,對促進刑釋人員就業、實踐“首要標準”要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子監獄應立足女犯刑釋就業的需要,基於女性社會分工、家庭角色、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培養適宜的勞動技能。為了適應國家就業政策的要求,監獄還應專門會同勞動保障部門組織對罪犯進行集中勞動技能考評,讓合格者順利取得職業技能證書,為她們打開就業謀生的暢通之門。

隨著社會形勢、市場需求的變化,創業已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更要積極探索回歸教育新的模式,改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觀念,將創業引進監內職業技能教育課堂,為女犯拓寬回歸自立的新渠道。近年來,我省女監職業技能教育工作緊扣罪犯編班、教學管理、考試考核、定級發證和創業培訓五個環節,堅持創新教育內容。監獄常年開設電腦培訓、服裝縫紉、毛衣紡織、烹飪、園藝等多項適合女犯刑釋謀生的技能課程;創新培訓模式,除培訓課程外,監獄經常組織開展技術操作比賽、“技術能手”評比等多項活動,努力構建了罪犯職業技術教育新平台,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2006年以來,監獄先後有千餘名罪犯分別獲得了國家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各類初、中級技術等級證書,有效提高了罪犯的教育改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