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視察《遼寧省濕地保護條例》貫徹落實情況的報告(2 / 3)

三是部分重要的生態係統受到損壞。遼寧涉臨渤海和黃海,擁有眾多的海島、海灣、河流入海口和較長的海岸線,它們都是我省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開發強度的不斷加大,這些生態係統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部分生態係統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功能逐步減弱,甚至喪失。主要表現為:濕地麵積不斷縮減,濱海濕地完整性遭到破壞,河口濕地生態係統嚴重失調等方麵。

四是濕地保護工作還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目前,我省濕地保護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林業廳向國家林業局爭取來的,另一部分也由林業廳向省財政爭取來的,額度非常有限,遠遠滿足不了新形勢下濕地保護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隨著全省濕地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省在濕地調查與監測、保護區建設、濕地研究與宣傳、保護隊伍建設、生態補償等方麵都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三、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工作,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麵振興

遼寧作為國家最早的工業基地之一,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使包括濕地在內的生態環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應該說,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振興,也包括生態環境的恢複和發展。為此,要嚴格貫徹落實《條例》,提高認識,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協調推進全省的濕地保護工作。

(一)提高對濕地重要性的認識

濕地與海洋、森林共同構成地球的三大生態係統。它具有保護生物和遺傳的多樣性,防止水土流失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調節區域氣候,減緩海浪衝擊和保護堤岸,降解汙染和淨化水質等功能,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當前,在濕地保護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和開發效益較高的情況下,保護濕地的壓力有增無減。因此,各級黨政領導一定要從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局來加強和改進濕地保護工作。一是要從生態安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徹底改變把濕地看作“閑置地”、“廢棄地”的錯誤觀念,把濕地保護納入到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統籌研究,協調推進。當務之急,要盡快把《遼寧省沿海經濟帶濕地工程保護規劃》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以進一步擴大我省濱海濕地在國內外的影響,提高我省濕地保護工作的整體水平,推動我省沿海經濟帶產業合理布局;二是要把保護濕地和保護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認識,切實把《條例》貫徹落實到位,加快製定、實施嚴格保護和適度開發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護濕地資源免遭侵占和肆意破壞;三是要提高濕地資源的品牌意識,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斷推動城市發展環境優化升級,充分發揮濕地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四是要充分認識和不斷挖掘濕地資源的科研價值,加快研究開發濕地資源的新技術、新工藝,有選擇地規劃建設一批不同類型的集教學、科研、科普、文化曆史研究為一體的教育、觀光、休閑、旅遊服務設施,努力發揮濕地資源的社會效益。

(二)增加對濕地保護的投入

濕地保護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它主要體現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產出十分有限。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有限的投入與日益增長的保護所需資金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各級政府必須依法為濕地保護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同時要彙集社會各方麵力量,進一步加大對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一是要緊緊抓住遼寧沿海“五點一線”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曆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最近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刺激內需所安排用於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資金的支持;二是各級政府要把濕地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建立濕地保護經費預算增長機製,實現濕地保護投入製度化;三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的作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廣泛吸引和籌集各類資金;四是探索科學開發濕地資源的新途徑,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入到濕地保護和開發中來;五是充分利用鴨綠江口濕地、雙台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在國際上的重要影響,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項目,爭取國際援助資金為我所用。

(三)加大對濕地保護的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