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商海搏擊立潮頭一路豪歌飛雲霞(3 / 3)

進公司工作久了的員工,都會發現朱國廣有兩大特點:一是從不說普通話,二是除了工作,沒發現他有什麼業餘愛好。不說普通話,讓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的一句戲言:“普通話是普通人說的。”朱國廣不講普通話,原因是什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口山東腔讓人感受到的是他的樸實與誠懇,是他的擲地有聲的領導氣魄。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沒有其他業餘愛好的朱國廣讓大家產生許多的猜想,有人或許認為董事長有愛好,隻是我們沒有看到。可是,大多數同事都發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在周末或是節假日,朱總都會來公司加班。由此推斷,朱國廣的業餘生活就是工作。或許,隻有在工作中,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快樂!

20多年來,朱國廣以一個開拓者的眼光,戰略家的決策,始終站在房地產開發建設的前沿,滿懷信心地帶領寧夏新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員工與時俱進,科學規劃,搶抓機遇,加快推進各種項目的開發和建設,為再造新材輝煌奠定基礎。而回想寧夏新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創業曆程,每個決策、每項工程、每次成功,無不滲透著朱國廣的執著追求和辛勤付出。在未來的發展中,他們將繼續遵循“誠信為本、造福社會、為民負責、創業奉獻”的經營理念,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和高速度地完成各項工程任務,譜寫新材公司更加輝煌的篇章。

寧夏新材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國廣

記者:朱總您好!您很早以前在部隊裏就搞過建築?

朱國廣(以下簡稱“朱”):軍馬場的建築公司我就是第一任經理,我始終沒有離開過建築這個行當。

記者:朱總是山東人?

朱:對,山東菏澤人。

記者:能說說您的過去嗎?

朱:我是1950年出生的。小時候對生活就充滿憧憬,學習也不錯,班主任經常表揚我,說我有上進心。但是上到高小,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山東是個重災區,死人也不少。當時雖然自己不太懂事,但是記得那一幕還是非常清楚的。

記者:現在還記得?

朱:很清楚,當時我在我外祖母家。

記者:就是我們說的那個低標準。

朱:就是那個1960、1961、1962年,算低標準。我覺得人在一種無情的、恐懼的氛圍中生存,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我父親雖然是個農民,但在當地很有威望。記得那時候他從河南漯河買了兩頭牛回老家賣。這種行為當時就認為是資本主義尾巴,罰了2000塊錢。我母親很剛強,為了交罰款把房子都賣了。當時她說,除了孩子不能給你們以外,家裏的財產你們願意拿啥拿啥。我母親今年90歲了,到現在老人還在說那件事。可以說這件事對我自己的成長,對我兄弟姊妹們的成長都有影響。

記者:您什麼原因從山東到了銀川的?

朱:來銀川之前我已經結婚了,結婚還不到一年時間。當時思想壓力很大,看不到前途,軍馬場在全國招了400名軍工,我從山東參軍過來的。

記者:您離開自己的家鄉多少年了?

朱:1971年離開自己的家鄉,將近40年了。

記者:您的家鄉是什麼樣子,能說說嗎?

朱:我出生在菏澤一個離縣城有十幾公裏的小村莊,魯西南平原,國家糧倉,現在也是木材之鄉,一片樹一片的樹,一望無際,鬱鬱蔥蔥,雨水也比較充沛。在山東來講是個窮困地區。我很眷戀我的家鄉,但各方麵條件不允許,現在條件允許了又回不去了,兒女都在這裏了,朋友、事業也都在這裏了。

記者:現在老家還有什麼親人?

朱:那多呢。我家是個大家族,要把兄弟姊妹的家人都算上,幾十口子人呢,我母親還在世呢。

記者:您來寧夏這麼多年,口音還是沒怎麼變,鄉音還是很重的。

朱:特殊語言,也不像普通話,也不像山東話,也不像寧夏話。

記者:山東人性格一般來說比較耿直,比較正直、剛毅。您覺得您身上有山東人的這種特點嗎?

朱:山東人就是比較耿直,自己也感覺到有。年輕時我很倔強,就是自己認的道理認的路,就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吧。再一個,山東人比較執著,你像我現在就是喜歡這個行業,每個禮拜天或休假日,我還是喜歡到工地看看,看看在施工的過程中有什麼瑕疵,有什麼缺陷。比如說這個門窗呀、地麵呀,包括這些牆磚呀、石材呀,可以說我基本了解,我非常喜歡這一行。

記者:現在年輕人說人幹上自己喜歡的事業是很幸福的,這麼說您應該是很幸福的。

朱:常常有這一幸福感。你對你從事的行業喜歡不喜歡,也跟人一樣,也得培養感情,不是說一開始幹這個行業你就能喜歡這個行業。你對它付出心血了,也就有感情了,就會喜歡的。新材公司20多年的發展確實付出心血了,也就有感情了,就會喜歡的。看到公司一天天向前發展,我的確很欣慰,常常有一種幸福感。

記者:2008年度寧夏經濟人物頒獎現場,給您的頒獎詞中有一句話就是“厚德載物”,因為正當商品房銷售火爆的時候,您在建設經濟適用房,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朱:經濟適用房是政府提倡的,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問題。我們企業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社會責任也很重要。別人不做我們也得做。像現在五裏水鄉,十幾萬平方米,別人不願意幹我們還得堅持幹下去,微利也得幹下去,甚至賠錢也得幹下去。我覺得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記者:商人一般不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嗎?

朱:商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本身沒有錯誤。問題是你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你也要考慮你的社會責任。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它是做不大的,也走不了多遠。政府給你企業平台,你要回報社會,要有報恩思想。再說你幹了十幾萬平方米政府還給你錢,不給你錢還給你土地,你就是少掙點錢罷了,不會傷及元氣。

記者:這幾年銀川的房價已經連續幾個月領跑全國了,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講這是件好事?

朱:也不見得就是好事。銀川市的房價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6月份領跑全國8個月。寧夏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寧夏這幾年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大銀川建設突飛猛進。這樣就吸引了周邊省區的一些人士到這裏投資置業,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價的過快上漲。我總覺得銀川市的地產,起步晚、品質不高,城市又不發達,現在進入大城市,150萬人了,外地人,寧東化工,這都給周邊省區一種理念,說寧夏是個好地方,重現“塞上江南”的古城風貌。便有許多人想在這裏創業,想在這裏安居,推動了房地產市場往前走。再一個如果房價漲得過快,它就無形之中會帶有一定的泡沫。

記者: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讓寧夏的房地產健康、穩定地發展呢?

朱:我們在開座談會的時候我也給政府提出過這個問題,就是要他們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像汙水處理、排水、給水給電、學校、醫院、市場,還有必備的一些文化設施。就是生地變成熟地再掛牌,掛牌到底是幹什麼用要明示,要有標準,要有最高限價。房地產企業要自律,取之社會也要回報社會,你不能賺了錢就跑了,把包袱甩給政府。

記者:朱總您個人一直好像強調社會責任,有時候是不是背負的責任太重了也會影響企業發展的步伐?

朱:人就是要講責任。企業對員工要講責任,企業本身的發展要講責任,企業發展了還要講社會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我對社會的責任做得還不夠,這種心理比較重。

記者:如果現在讓您給社會上正在創業的年輕人一些忠告,您會說點什麼?

朱:我想說,現在年輕人不管在什麼行業工作,首先要懂禮節,就是說要先學習怎樣待人接物,要注意道德修養。第二個要善行,就是你做一件事善惡美醜你要分清楚,你要擇善而從之。另外言辭不要太激烈,現在年輕人缺的就是這個東西,性格偏激對社會不滿,對他人不服就容易走入歧途。再一個就是你選擇行業,還是讓行業選擇你。其實任何行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年輕人隻要肯幹就行,肯吃苦,要勤奮。好多年輕人老是想著自己有什麼背景。國家主席隻有一個,億萬富翁全國才幾千個,不可能全都有個億萬富翁的老爹老媽。所以說天道酬勤,自己要奮鬥。

記者:您是一個很傳統的人?

朱:我的思想並不傳統,我的思想也有很多叛逆。你想當年我在家都結了婚了,在山東家鄉也是能有碗飯吃的,可是我偏偏要出來,把家撇開一個人出來闖。

記者:當時來寧夏就是抱著一種改變命運的想法?

朱:也不是,當時挺迷茫的。當時參軍的人是光榮的,入黨是光榮的,當時能被推薦上大學也是光榮的。在農村當個書記,起碼當個公社書記也是光榮的。人往高處走。離開家鄉,能跨出這一步我覺得就是叛逆的。我父母當時還在,我們老家有個傳統,父母在子不遠遊啊,所以說當時我也是很叛逆的。再一個,我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是很霸道的,山東人的性格。

記者:回顧一下您事業發展的過程,您覺得最重要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朱:沒有最重要的時期。我總覺得一個人事業的發展是和社會緊緊捆在一起的,社會發展了你才能發展。我覺著我發展的過程都很重要,缺少了一個環節都不會有我的今天。

記者:如果要一個感謝的人,您最想感謝的是誰?

朱:這個說不上,這個真說不上。要真說感謝誰,就是要感謝我老伴。我老伴非常賢惠,對我生活起居照顧得非常周到,所以我做出來的成績確實有她的一半。家庭的事情我管得很少很少。

記者:您企業麵臨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朱:沒感覺到,我覺得企業發展很順利。我覺著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感覺到有多困難,心情很平靜,就這樣一年一年往前走。

記者:即使有困難您也不認為它是困難。

朱:困難就是困難,困難克服了,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記者:您一直提到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我們新材是怎麼來看這個生命線呢?

朱:質量。一個方麵就是產品本身的內在質量,另一方麵就是給業主的服務質量,這是理念。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老百姓認可就是最大的質量。

記者:有人說您是個成功人士,您自己怎麼看待這種成功呢?

朱:我認為我不完全成功。所謂成功就是雙重責任:一方麵企業職工的收入,包括他的辦公、居住條件,都應該是一流的;另一方麵,對社會的貢獻要大,這才叫成功。我們寧夏的企業都是不太大的,尤其民營企業規模都不是太大,不能算成功。在曆史的長河中沒有被淹沒就算是不錯了。

記者:您太追求完美了?

朱:我真是這麼想的。企業能在這個行業裏保持在前10名沒有被甩掉,這就很幸運了,但是離成功還差很多。什麼時候我的建築都成為銀川市的地標性建築,那可以說是成功。

記者:您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

朱: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是出現一些新東西。學無止境,就是要學習,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時俱進。我到這個年齡也想收山了。

記者:我看您的性格,不會輕易收山的。

朱:太累了,該找接班人了。

記者: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嗎?

朱:下一步就是要給年輕人一個平台,現在新材有工廠、有建築公司、有物業公司。這些公司的負責人,他們的年齡都三四十歲。我就是要給他們一個平台,讓他們有發展自己的空間,我給他們當好參謀。

記者:您希望以後的年輕人幹得比您更好?

朱:是的,時代造英雄。年輕人有點挫折也不是壞事,有時候有點挫折應該是財富,挫折能培養年輕人堅韌不拔的性格。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

記者: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公司建設的這些小區,就會有成就感?

朱:有的看著還可以,有的看著不行。大城市的有些建築真是雄偉,一棟樓的建築麵積就頂咱們銀川幾十棟樓的建築麵積。我有時候在想,應該建這麼一個地標性的建築。

記者:這是您的理想?

朱:對,有這個想法,但是很多條件達不到。

記者:感謝朱總,祝您身體健康!祝新材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