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寧夏分行成立於1979年。作為中國銀行在寧夏的分支機構,中行寧夏分行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中國銀行總行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自治區經濟強勁增長的良好勢頭和戰略機遇,開闊思路,科學實踐,以可觀的經營業績和卓越的企業形象展示出了中國銀行改革發展的新成就、服務客戶的新舉措、產品創新的新進展、社會責任的新貢獻。
2006年8月,羅小明被任命為中國銀行寧夏分行的黨委書記、行長。在他的帶領下,中行寧夏分行牢牢把握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開展了一係列改革、創新與實踐,提出了“建設寧夏一流銀行”的發展戰略並付諸實踐,為寧夏經濟與金融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08年末,全行資產總額121.05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117.64億元人民幣,機構網點總數66家,實現利潤2.5億元人民幣,不良資產率降至1.18%,主要業務指標增幅在同業名列前茅,是一家連續8年無事故、無案件安全經營的銀行。
2007年,分行被評為中國銀行勞動關係和諧單位,是中行係統內除京、津、滬三家大行外唯一的一家省級分行。2008年,分行榮獲“迎奧運迎大慶文明規範服務係列活動組織獎”和寧夏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行業功勳獎”,羅小明本人榮膺“行業特殊貢獻人物獎”“2008年度寧夏經濟人物”榮譽稱號。串串令人欣喜的數字,項項令人羨慕的成績,反映的不僅僅是存款、信貸數字的變化,更彰顯出中行寧夏分行管理者、決策者的睿智與魄力。而中行寧夏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羅小明同誌,以其強烈的事業心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以其對中行事業的執著追求與無私奉獻,成為中行寧夏分行發展提升的實實在在的領軍人物。
立足西部熱土點燃心中激情
羅小明:中行寧夏分行的每一步大發展,都是思想解放的大推動。要在持續解放思想中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持續發展,走出一條既符合中國銀行利益又符合本地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
2006年8月,中國銀行總行任命羅小明同誌為中行寧夏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旨在讓伴隨著改革開放就一路走來的中行寧夏分行這個西部的“老品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當時,中行寧夏分行已經經曆過股份製改革的洗禮,但是和日新月異的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相比,和係統內發達行相比,中行寧夏分行的思想觀念比較守舊,改革步履顯得遲緩,市場份額徘徊不前。這種狀況也使有著7年中國銀行海外分行和10多年中部大省分行管理工作經曆的羅小明在滿懷希望的同時,亦深感“接力棒”的沉重。但是他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以非凡的勇氣和魄力,從機製、管理、戰略上對中行寧夏分行進行了深入的變革。
他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先導,自覺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發展意識和創新意識,把眼光轉向市場份額,轉向標杆銀行,把寧夏分行放在全球中行係統中審視,放在西部、全國的大格局中審視,提出“小行也能辦大事”的理念。樹立大市場、大開放、大氣魄、大手筆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局部和全局觀念,把局部自覺地放在全局之中;樹立文化就是生產力,品牌就是軟實力的觀念;樹立依法合規,穩健經營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既出績效又出人才的觀念。努力以思想的新解放促進全行經營管理的新發展。
用辯證的眼光看,發展滯後是劣勢,但同時也蘊含著無限的機遇。這是羅小明帶給中行寧夏分行員工的一個觀點。
為了挖掘分行的潛力,履新伊始,他就“五麵出擊”:向區市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了解全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同業市場方麵的情況;深入轄區內全麵了解經營管理情況,拜訪重點客戶,探索合作機會;組織全行幹部員工開展學習討論,主動為各級各類培訓班授課,攪動全員思想,發揮員工激情;組織人員到總行先進行學習,開闊思路;主動接受媒體采訪,加大金融宣傳,做示範、樹信心,營造有利發展環境。
在此基礎上,羅小明梳理出了讓全體幹部員工既信服更感震驚的“八大差距”。麵對如此之多的薄弱環節,他以管理者、決策者的睿智指出,這絕不是簡單地否認自己,而是為了更好的博弈未來。
在調研中,他時時為寧夏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所感染,站在發展大局的高度,他精心謀劃著中行寧夏分行的3年發展規劃,提出了“六個有效著力點、六個遠景目標”,並首先在中行係統內較早地提出了提升銀行競爭力、加快銀行網點轉型的觀點,向中國銀行總行提交了一份《對寧夏銀行同業機構網點競爭力的初步調查》的專題調研報告,這一前瞻性的工作引起了總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總行主要領導分別作了重要批示,明確將西部地區網點競爭力提升作為總行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
2007年是中行寧夏分行的“發展進步年”。分行提出大打“國際化網絡”“多元化平台”和“奧運會”的“三張王牌”戰略,在寧夏市場上“亮劍”,使寧夏金融市場上到處都能聽到中行的聲音,見到中行人的身影。
2008年是中行寧夏分行的“發展提升年”。分行確定了“四個一工程”建設和“六個提升”的奮鬥目標,緊抓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取得了經營業績的大幅度提高和社會形象的進一步提升。
2009年是中行寧夏分行的“營銷發展年”。分行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旋律,以“全員營銷”“全程營銷”“全方位營銷”為核心的“三全營銷”新理念,製訂了“四個三”的經營目標。
特別是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若幹意見》以來,他以敏銳的視角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馬上作出部署,帶領相關部門人員深入基層,加強調研,密切跟蹤宏觀政策,提煉、撰寫了大型調研報告《寧夏三大國家級基地建設與我行的機遇》,得到了總行領導的首肯,為中行寧夏分行擴大授信規模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正是他開闊的眼界,超前的思維,積極進取的工作作風,點燃了身邊每一個人的激情,員工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建功立業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激勵。
解放思想的春風遍吹寧夏大地,實現雙贏的目標令人無限憧憬。在羅小明的帶領下,中行寧夏分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自治區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潮流,正以全球的眼光和世界的水準,全心全意服務於寧夏,走出西部、走向世界、跨越發展。
創新服務機製引領發展潮流
羅小明:企業的發展源泉之一,在於體製機製的創新,金融企業尤其如此。中國銀行的每一步大發展,莫不與體製機製的創新息息相關。
近幾年的工作實際中,羅小明一直致力於將國際、國內先進的銀行管理理念與中行寧夏分行發展實際有機結合,積極探索推出了一係列經營管理機製創新,激活了業務發展動力,有效拉動了寧夏分行各項業務的發展,對推動金融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他提出“網點轉型”戰略,立足全局排兵布陣。為密切結合自治區經濟社會地區重心調整,更好地實現服務經濟和加快自身發展的目標,他重新排兵布陣,對低產低效網點實施撤並,對一些老網點實施調整改造,在新興經濟圈設立網點,大力提高經營性支行在機構總數中的占比,擴大零售貸款“直客式”網點數量,擴大辦理因私售彙業務的網點範圍。在羅小明的指揮下,分行的網點戰略轉型工作深入推進,網點形象煥然一新,各項業務功能齊備,成為分行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有力抓手和敏銳觸角。
他提出“渠道為王”戰略,指出高效率的服務渠道是體現一家銀行競爭實力和贏得客戶的重要資源。為此,分行對包括網點、前中後台、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客戶服務中心、理財顧問、客戶經理等人員在內的各種渠道進行全麵規劃,形成了各項服務多元化、立體化、縱橫式覆蓋的發展局麵。
他實施“三全營銷”戰略,推動全行跨越式發展。在繼2006年的網點戰略轉型、2007年的“三張王牌”戰略之後,2008年,他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深入調研,大膽創新,結合現代營銷學知識,在理論上不斷升華、提煉,最後提出了以“全員營銷”“全程營銷”“全方位營銷”為核心的涵蓋銀行業營銷服務領域的“三全營銷”戰略。全員營銷就是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營銷積極性,實現內部員工外部資源利用最大化;全程營銷就是通過客戶業務機會的最大獲取,實現客戶貢獻度最大化;全方位營銷就是通過內外部力量的充分調動,謀求客戶結構、業務結構、收入結構的平衡,並謀求集團利益的最大化。“三全營銷”理念一提出,就得到了全行上下的一致讚成和擁護,因切中銀行發展的“主脈”而成為分行持續不斷發展的最前沿的指導思想和根本策略。
他實施“重點地區”戰略,大力支持銀川經濟社會建設。實施重點地區發展戰略是中國銀行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分行認真落實總行這一戰略方向,堅持走城市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明確將“提升銀川地區業務市場份額”作為重點工作,把銀川作為全區業務發展的主戰場,在信貸資源、機構布局、營銷力度以及費用保障等方麵,均加大了對銀川地區的傾斜。目前,銀川地區的機構網點占到全區一半以上,銀川地區(不含靈武)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占全轄區的65.27%,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占全轄的73.04%,形成了分行穩固的業務增長區域。
積極參加市政府組織的房博會,普及公眾理財知識,增強公眾的理財意識,營造理性投資氛圍,為實現“大銀川”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羅小明還將先進的銀行管理理念與寧夏地區經濟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帶領全行,探索推出一係列全新的授信模式,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說,羊絨行業目前是自治區重點行業之一,中行寧夏分行可謂是寧夏羊絨行業發展最早、最直接、最密切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多年來累計為羊絨行業提供授信近百億元,是我區為羊絨行業投放力度最大的商業銀行。為了促進地區羊絨行業升級和進一步產業化,羅小明帶領寧夏分行探索出了一條創新之路。2007年3月初,羅小明陪同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深入調研寧夏地區羊絨產業發展,他對銀行支持羊絨產業發展提出了七點中肯的建議,得到了陳建國書記的讚揚和首肯。特別是2007年,分行借助國家要解決國有企業大股東占用問題的機遇,支持寧夏最大的羊絨企業聖雪絨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解決了大股東占用和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問題,一舉促成了中銀絨業成功上市,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