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遠哲在政治立場上一直站在民進黨一邊,曾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在台灣地區“選舉”中的關鍵時刻,幫助陳水扁獲得“選舉”勝利。但他對推動海峽兩岸的科研工作和學術交流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除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他還協助台灣“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設計並安裝了一部分子束碰撞儀器。十多年來,他一直與中國科技大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幫助中科大化學係開展化學動力學方麵的研究工作。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上海複旦大學均授予了他榮譽教授頭銜。他還曾指導大連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學研究所建立起了三套分子束裝置。
此外,李遠哲獲得各國學術團體、大學授予之榮譽博士、榮譽講座、榮譽教授、傑出學人、傑出校友等榮譽名銜數十項。並發表科學著作兩百多篇。同時他還參與國際學術團體、美國聯邦政府、加州州政府、加州大學和一些私人學術組織中各種委員會谘詢工作。
李婉若
李琬若(1937~)作為美國第一位華裔女市長,是一位知名度超過陳香梅的華人女政治家,美國政壇素有“香梅常香,婉若常青”的評語,意指李琬若是美國政壇的常青樹。她思維敏捷、溫和謙恭,而又熱情四溢。她曾被克林頓譽為“具有東方文化教養的美國政壇魅力女神”。她被譽為美國政壇華裔女性三傑之一。
李婉若,出生於中國天津,作為第一代美國移民,她進入美國主流世界之前勤勤懇懇奮鬥了40年。大學修讀社會學畢業後,李琬若毅然參加了美國國務院的全球選拔活動,並成為赴美考察的唯一的台灣代表。
她20多歲就獨闖美國,卻顯得十分自信與堅強。在為“美國之音”的《今日美國》欄目工作4年後,練就了她播音員般優雅的語言氣質以及出色的演說才能。從此,她開始積極參與政府工作。李琬若最初是在洛杉磯一所郡立醫院任社會工作員,病人多半是長期酗酒的病人。而她所負責的工作是替這些人解決經濟上的問題,替他們申請社會補助。憑著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她三年時間裏便從基層的社工人員變為醫院社工主任。
多年來,她一直與美國政界、政府機構、大眾社團,甚至是窮人、少數族裔、新移民打交道,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美國社會,這為她日後的仕途之路奠定了基礎。1970年4月,李婉若正式出任洛杉磯福利部亞裔事務處長。1979年獲福特政府提名任美國婦女權益顧問委員會顧問。1980年她擔任洛杉磯社會福利部計劃資源局局長,同年獲“白宮家庭會議”美西籌辦人任命。而她為了拉票,曾舉著破傘在漫天風雨中敲開整個選區所有居民的家門。正是這種認真奮鬥的精神感動了選民,使得她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女市長。
1981年初,李琬若邁出了其從政生涯的重要一步。她參加了蒙特利公園市議員競選,並在默默奮鬥了25年後高票當選。1983年,李琬若正式宣誓出任為蒙市市長,成為全美首位華裔女市長。隨後,她開始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1994年,出任美國商務部工業貿易政策委員會顧問。1997年,被卡特總統任命為全國成人教育委員會顧問。1999年,又獲美國國務卿任命,出任美國東西中心的五位董事之一。她還是三軍婦女顧問委員會委員,也是16位委員中惟一的華裔。在任職期間,李婉若一直堅持做選民登記,為的就是要讓華人團結起來、廣泛參政,積極維護華人權益。
近年來,李琬若擔任美國亞太商會副主席,經常來往於中美兩地,積極促進兩國的商業交流與合作。對於中國,她一直懷著深厚的感情。她說:“我對中國的感情之深,非言語可以形容。我這個人最大的長處,就是永遠不失去我對祖國的赤子之心。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為更多華裔人士謀福利,也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中國。”
但對於自己的奮鬥故事,她總是輕描淡寫。但她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華人樹立了榜樣,鼓勵了更多華人的從政信心。但她卻一直很謙虛,也依然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她是這樣概括自己的:“不失赤子之心,衝勁大,跑得快,永遠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