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李達與陳獨秀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展開激烈爭論,遂脫離黨組織。此後,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和教育工作。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專門學校學監兼教授。1927年1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總教官,兼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會主席。3月回長沙籌辦國民黨湖南省黨校,任教育長。9月任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學院和暨南大學教授。1932年至1937年先後任北平大學法商學院教授兼經濟係主任、中國大學經濟係教授兼主任、朝陽大學教授。1938年到桂林,任廣西大學經濟係教授兼係主任。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學教授。
李達李達撰寫和翻譯了大量理論著作,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並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26年發表《現代社會學》,係統論述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1928年在上海創辦昆侖書店,出版各種進步的哲學社會科學書籍。1935年發表專著《社會學大綱》,係統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在國內產生廣泛影響。他還積極配合黨的統戰工作。在北平任教期間,他多次受黨的委托到馮玉祥處講學,說服馮聯共抗日,促成馮同共產黨的合作。由於多年進行進步活動,抗戰中期以後,長期困居家鄉並受到國民黨當局的監視。1949年5月,他前往北京,後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同年12月,經中共中央批準,重新入黨。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主要從事黨的教育工作。1949年任北京政法大學副校長;1950年至1952年任湖南大學校長;1953年至1966年任武漢大學校長。他還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和常務委員、中國哲學學會會長、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會長等職務。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哲學思想方麵,作出了卓越貢獻。
1966年8月辭世。
李宗仁
李宗仁李宗仁(1891年~1969年),字德鄰,廣西臨桂(今桂林)人。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
李宗仁1908年入廣西陸軍小學堂;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3年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任南寧廣西將校講習所教官。一年後,該所停辦,返回桂林,應聘為省立模範小學高級班軍訓教官。
1916年夏,李宗仁參加護國戰爭,在護國軍第6軍任排長;後又參加護法戰爭,由排長遞升至營長。第6軍改稱為粵桂第1路邊防軍後,1921年6月升任統領。7月,從邊防軍中率千餘人在粵桂邊境六萬大山自圖發展。不久,所部接受粵軍改編,任粵桂邊防軍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粵軍撤離廣西。5月,改所部為廣西自治軍第2路,自任總司令,積極擴展勢力範圍,先後控製了廣西鬱林(今玉林)、容縣等7個縣。
1923年秋,李宗仁所在部隊改稱定桂軍,聯合黃紹竑、白崇禧之廣西討賊軍殲滅盤踞潯江一帶的陸雲高部,占領西江上遊。1924年5月,趁桂係軍閥陸榮廷與沈鴻英在桂林交戰之際,與廣西討賊軍采取聯沈攻陸、得手後再殲沈的策略,於6月殲滅陸榮廷部主力,進占南寧。隨即兩軍合並組成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1軍軍長。
1925年初發動討伐沈鴻英戰爭。在粵軍李濟深部協助下先後占領柳州、桂林等地。爾後,回師南寧,擊退取道廣西企圖進攻廣東的滇軍唐繼堯部。7月,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統一廣西,成為新桂係首領。
1926年兩廣統一,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任軍長。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參加北伐戰爭,會同第4、第8軍攻占長沙等地。8月底,參與指揮第4、第7軍攻占賀勝橋,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軍攻克漢陽、漢口後率第7軍入贛,與其他各軍協同擊潰孫傳芳部在贛主力。
1927年1月,李宗仁任中路軍江左軍總指揮,率部沿長江東下。3月,攻占安徽安慶。後參與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下旬任國民黨軍第3路總指揮,指揮所部先後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與何應欽部聯合擊敗孫傳芳軍,獲龍潭大捷。10月,南京國民黨政府西征討唐生智,任西征軍總指揮兼第3路軍總指揮,擊敗唐部,控製湖北、湖南。
1928年3月,李宗仁任武漢政治分會主席。5月,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所部沿京漢鐵路北上。所部屢克頑敵,被譽為“鋼軍”。6月,進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係已控製南起廣西,北達京、津的廣大地區,總兵力達20餘萬人。新桂係勢力的蓬勃興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蔣桂矛盾激化。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桂係兵敗後李宗仁出走香港。11月,返回廣西,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1930年3月,與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對蔣介石,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兼第1方麵軍總司令。5月,蔣馮閻戰爭爆發,揮軍入湘,相助馮、閻軍作戰,失利後退守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