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蘭的數學成就主要在尖錐術、垛積術、素數論三個方麵。其中對尖錐求積術的探討,已初步具有積分思想。他對三角函數與對數的冪級數展開式、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等題解的研究皆達到較高水平。李善蘭繼梅文鼎之後,成為清代數學史上的傑出代表。他一生翻譯的西方科技書籍甚多,將近代科學中最主要的幾門知識,從天文學到植物細胞學的最新成果介紹傳入中國,對促進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李善蘭於光緒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即1882年1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秀成
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原名李以文,廣西藤縣大黎裏新旺村人。晚清時期太平天國運動領袖之一。
李秀成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李世高,母親陸氏,家中共有兩子,李秀成和弟弟李明成。他幼年起就和父母一起居無定所,“尋食度日”,潦倒不堪。小時候跟隨舅舅讀書,隻能認識一些字。年少的時候就跟隨父母種地幫工,但隻能維持不餓肚子而已。
1849年,二十六歲的李秀成秘密加入拜上帝教。1851年9月,太平軍經過藤縣大黎裏,李秀成投軍,跟隨洪秀全攻克永安,當年二十八歲。
由於李秀成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就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金陵,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親自提拔他為右四軍帥,鎮守太平門外新營。8月,升遷為後四監軍,駐紮在儀鳳門外高橋村。10月,李秀成隨翼王石達開赴安慶撫民,他“逢輕重苦難不辭”,“修營作寨,無不盡心”。隨後轉到胡以晃帳下。胡以晃因他機警精細,用兵快捷矯健、為人正直、吃苦耐勞,便非常看重他。所以,1854年春,攻克廬州後,胡以晃命令他帶兵駐守廬州,隨後派他把守和州、太平等地。楊秀清後又提升他為十八指揮。不久,李秀成就因為戰功被封為殿右二十二檢點、地官副丞相。
1855年,天京地區形勢日趨緊張。清將吉爾阿與總兵張國梁率兵圍困鎮江,威脅天京的安全。1856年2月,李秀成和燕王秦日綱、陳玉成等救援咽喉之地鎮江。帶兵入湯頭時,受到張國梁部隊的阻擾。李秀成巧出奇兵,帶三千人乘夜越過湯頭岔河與陳玉成、吳如孝內外呼應,夾攻清軍,遂解鎮江之圍。太平軍乘勝渡江到達瓜州,連續摧垮清營一百二十餘座,占領揚州。
1856年6月,李秀成配合石達開參加了破襲江南大營的戰鬥,進駐天京城外東北燕子磯觀音門。石達開則進占黃馬群,把敵人切成兩半。6月20日,太平軍與清軍統帥向榮發生激烈戰鬥,最終攻破了孝陵衛滿、漢營寨二十餘處。楊秀清派人從城內策應。最後向榮大敗,自縊而死,江南大營土崩瓦解。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王、北王全部被殺死,使太平天國遭到了嚴重挫折,清軍則蓄勢待發,圖謀廬州。李秀成帶兵入桐城,圖謀保全安徽省,被封為地官正丞相。在安徽駐紮期間,他還召集了撚軍張樂行、龔德樹的部隊歸順。洪秀全讚賞他的功勞,封他為合天侯。後與陳玉成合作,大破桐城,連克舒城、六安、霍邱。天王洪秀全考慮到時局危機,於是命令李秀成升為副掌帥。
在“朝無佐政之將”的情況下,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開始成為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一員。但這時的洪秀全不肯相信外臣而專信同姓,專門倚重兩個兄弟——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李秀成便極力勸告洪秀全,要擇才而用,定製恤民,申嚴法令,肅正朝綱,同時希望洪秀全用誠懇的態度召石達開重新回朝,罷斥安、福二王。洪秀全對李秀成的犯顏直諫十分惱怒,將李秀成一度罷官。經過在朝文武官員的據理力爭,才又恢複了李秀成的職務。
1858年,洪秀全恢複前期五軍主將製,李秀成任後軍主將。清軍進逼天京,李秀成負責主持天京解圍的戰鬥。陳玉成向東進軍,破廬州、克滁州。李秀成則在滁州東南與陳玉成合兵擊敗清軍主力德興阿、勝保部。緊接著又奔襲浦口,摧毀了江北大營。此時,曾國藩帶領湘軍在安徽發動大規模進攻。李秀成配合陳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殲敵李續賓部隊六千餘人,沉重打擊了湘軍的氣焰,穩住了長江上遊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