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建議區級財政部門核撥一定經費,由文物部門牽頭,組織地方知情人,並請有關史學家,對該縣文化遺產資源再進行一次詳查,編製彭陽縣人文曆史文化遺產目錄,對列入目錄的遺址遺跡豎立明顯的標示牌,對重要的還要列入“文保單位”;要加強對“朝那古城”遺址的保護,將古城列入區級文保單位範圍,修建一些標誌性建設物;組建專門協調機構,組合地方力量,借勢打造輿論,發揮名人效應,推動彭陽經濟發展。
第三,建議區、市、縣三級政府除爭取輿論界的支持報道外,還應爭取社科界學者和專家撰寫研究論文。對皇甫家族遷徙史、朝那古縣的變遷史形成公認的曆史結論,並以政協文史資料或其他方式,將《二十四史》《元和郡縣圖誌》《水經注》和周邊各市縣方誌等文獻資料中有關“朝那”、“原州”、皇甫家族、梁氏家族、田氏家族、胡太後等史料,編輯成書,進一步擴大宣傳麵。
第四,建議區、市有關部門對彭陽縣古城鎮北山、中川秦大莊、掛馬溝皇堡等三處漢墓進行勘掘定性,並對皇堡城遺址、馬場水庫朝那湫祠遺址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以期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
第五,皇甫謐故裏引起爭端,肇始者源於醫史學界的注解,其他大中專教材雖有歧解但不是很多。目前,靈台人正在向教育部做工作,爭取修改大中專教材,積極建議將皇甫謐及其家族其他成員的故裏“安定朝那人”一律修改注解為“今甘肅靈台”。據目前能查到的醫科教材來看有:1955年出版的《祖國晉代偉大針灸學家皇甫謐》,1957年出版的《中國醫學史》,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版的《中國醫學史略》《中國大辭典·醫史文獻分冊》《中國古代醫學》《中國醫學發展簡史》《針灸甲乙經校釋》等著作在注解中都是“甘肅靈台”之說。中醫學院一、二、三、五版教材《醫古文》中的注解也均為“甘肅靈台人”。這些注解已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曆史訛傳”,如若再修改大中專曆史教科書,那隻能說明我們不尊重曆史事實,在開古人的玩笑。
建議自治區政協應盡快組織在寧的全國政協委員,就教科書的編審問題,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大會提出提案,糾正曆史上的錯誤注解,嚴肅教科書的編輯審定工作:一是糾正再版中醫學教科書的錯誤注解;二是在未有公認的地下文物佐證之前,所有教科書不得隨意改注,有不同爭議可羅列,但必須注清原著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