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關於開發和保護有關皇甫謐人文資源的幾點建議(1 / 2)

甕誌罡

皇甫謐是中國針灸鼻祖、世界級曆史文化名人,其傳世之作《針灸甲乙經》為世界醫學針灸領域執牛耳之藥典。

近年來,甘肅靈台通過打造“皇甫謐”這一品牌,以皇甫謐曆史文化資源為依托,緊緊圍繞挖掘皇甫謐曆史文化名人效應,極力加大外宣力度,加快皇甫謐旅遊景點、皇甫謐製藥有限責任公司等建設,正在逐步形成文化交流、醫學研究、招商引資、產業開發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產業鏈,以實現旅遊牽線,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振興靈台之目的。靈台籍大部分人士倡導並組織籌建了皇甫謐文化交流協會、皇甫謐研究院等工作機構,創辦了《中國皇甫謐》《皇甫謐研究》等雜誌,並斥巨資修建皇甫謐紀念館、皇甫謐陵園、公園、紀念亭,建造了10多米高的皇甫謐雕像。目前,正在醞釀籌建國內外皇甫謐基金會和皇甫謐(針灸)國際大學。

皇甫謐是世界名人,有關他的任何史料都是很有價值的,不僅對針灸學、曆史學、人文學很有意義,而且有關皇甫謐及其皇甫謐故裏的人文資源開發,無疑對提高地方知名度、打造地方人文旅遊資源、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等都蘊涵著更大價值。所以,有關皇甫家族及皇甫謐的爭議,很值得研究。

2005年10月以來,彭陽縣政協部分領導、委員及文史人員,針對有關“皇甫謐故裏”問題的爭議,召開相關會議,邀請有關人員座談討論、實地考察、查閱古籍、勘察遺址遺跡,初步得出結論,皇甫謐故裏即“安定朝那”就是今寧夏彭陽縣古城鎮。現就彭陽縣開發保護皇甫謐人文資源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高度重視新聞界的爭議,突出彭陽人文資源特色。朝那是一個很早的地名,戰國時就有名,“朝那”一名,周邊10餘縣競相爭搶,但一鼎定乾坤,彭陽縣古城鎮1977年出土的“朝那鼎”足以證明“朝那”就在今彭陽縣古城鎮。繼2005年10月13日《新消息報》刊登了寧夏史學家吳忠禮撰寫的《彭陽縣皇甫謐與成語“洛陽紙貴”》之後,《華興時報》《工人日報》《固原日報》等相繼呼籲保護和開發寧夏曆史文化遺產。同時,自治區領導李東東作了批示,並著書作序;區政協常委、文史委主任張懷武牽頭撰寫提案,發表文章建議保護我區文化遺產;華興時報、寧夏電視台派出強陣容記者,深入采訪,作進一步深層次報道。對新聞界、社科界的炒作,應引起區、市、縣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盡快作出打造彭陽縣人文資源的初步決策,在該縣打出“朝那古縣”這一曆史品牌,理清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皇甫家族幾十位曆史名人的來龍去脈,從而進一步引申旅遊資源開發,抓住今人,做活古人,把“人”這篇文章做得更大更遠,更具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