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的北京212
我騎“鈴木”帶國秀去長沙旅遊時對國秀說,將來我們家也要買小汽車,我要開自己的車帶她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去玩。話雖這麼說,心裏是完全沒譜的。我沒想到事情竟會發展得這樣快,僅僅3年之後,我的經濟實力使我萌發了購買私家小汽車的強烈願望。1986年,我去考了小汽車的駕駛執照;1987年,我居然擁有了自己的北京212吉普車。
用現在的眼光看,北京吉普是大家都不屑於顧的車,路上已經不見蹤影了,隻有在影視劇中才偶然見到——它的頂棚是篷布做的,左右車門上的窗子也是篷布做的,沒有空調,有的人戲說空調還是有,不過裝反了,所以坐在車上的感覺是冬冷夏熱。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當時,有一台私家的小汽車還是很了不起的。1988年,我到省建委舉辦的廣播電視大學益陽班學習,同學都是來自益陽境內建築行業的技術骨幹,學製4年,每年麵授兩次,每次的時間一個月左右。當時同學中開小車去讀書的就我一人,學校也常常用我的車去接校外的專業老師來授課,我很樂意,也感到很榮幸。
有一天,幾個要好的同學找我商量,想利用假日開我的車去南嶽衡山玩,還說油錢歸他們出,我爽快地答應了。
我自己評價:我是這樣的人——隻要自己做得到,我從不拒絕朋友的要求。我這種性格的養成,可能與我的父輩單槍匹馬到益陽生根落腳,事事處處要靠親友幫助有關。後來我自己在心裏總結:一個人能否成就事業,能否在社會上博得好名聲,與他擁有多少真朋友、好朋友密切相關。荀況在《勸學》中說:“君子無異也,善假於物也。”我這樣理解這句話——一個能成就事業,有好品行的人與常人沒有特別的不同,不過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善於借助外部的力量罷了。一個人有了很多真正的好朋友,也就有了學習的榜樣,有了借力的地方,也就有了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礎。
益陽到南嶽230公裏。我們約定某個晴朗的星期六上完課出發,第二天晚上回來,不耽誤星期一的課程。正式出發的那天,我們選定的是一個晴朗的好日子,我們5個同學,都是年輕人,坐上我的北京212,我開車,大家有說有笑,朝衡陽方向飛馳。
我是第一次自己開車去衡山,路不熟,那時也沒有現在的高速公路,但憑著年輕人的勇氣,一路奔馳,沒有絲毫的畏懼。天快黑的時候,我們來到一個叫“中路鋪”的集鎮停下來,準備吃晚飯。
吃晚飯時,我向店家打聽去衡山還有多遠,店家說還有70公裏的樣子。我把這個距離告訴大家,大家稍稍商量,一致決定:這次活動以明天一早到山上看日出為主要活動,其餘事項視時間而定。於是我們繼續前行,大約晚上11點多的時候,我們看見前方一個高大的牌坊,上書“天下南嶽”4個大字。大家興奮極了,都說不用住旅館了,立刻上山,一定要趕在明天日出之前到達衡山的頂峰。
那時進入景區的門票好像就兩塊錢,我們買了票,就正式進入衡山了。汽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向山頂開去,來到一個叫“忠烈祠”的景點,車況出了一點問題,我感到車子的馬力不足,發動機的響聲增大了,我連忙把車停在路邊,打開引擎蓋一看,原來是水箱裏沒水了,灼人的水蒸氣從水箱裏衝出來,汽車司機的行話叫“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