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部貼近中國實際、特色鮮明的財政學著作——評介劉邦馳教授等所著的《中國當代財政經濟學》
梁尚敏
西南財經大學劉邦馳教授等所著的《中國當代財政經濟學》,是一本貼近中國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財政學著作,現已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各高等院校先後出版了一大批財政學教材和財政學專門著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設的新形勢下,這些教材和專著的出版,從不同層麵豐富和發展了財政學科理論體係,對於提高教學質量、繁榮學術研究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本書作者在繼承我國財政學界前輩已有成就和汲取西方公共財政理論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曆時三年多,最終完成了《中國當代財政經濟學》一書。
該書內容豐富,由理論篇、運行篇和政策篇共二十八章組成,具有鮮明的特色。
第一,邏輯體係突破了傳統財政學“四分法”和西方公共財政學框架模式,財政經濟運行中的重點、熱點、難點突出,邏輯嚴謹。在此基礎上構建的財政學科理論體係,國內外尚不多見。
第二,結構新穎,內容豐富。該書在理論篇部分重點闡述了財政本質、財政職能,以及在此框架下的政府經濟行為與政府儲蓄等問題;在運行篇部分重點闡述了社會保障、政府采購、財政補貼、財政監督等社會經濟核心問題;在政策篇部分重點闡述了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國家預算政策及財政金融政策的宏觀調控與協調配合等,並努力將其融入一個較為新穎的框架之內,實為難能可貴。
第三,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行為與財政職能的實現為主線,將中西方財政理論有機地融為一體,實現了中西方財政理論的優勢互補,即汲取了國內外財政經濟理論研究的最優秀的成果,又創新了財政領域研究的內容,體現了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豐富和拓展了當代財政探索的內容。
第四,財政理論前沿與財政經濟運行實踐中的重大問題緊密結合,把研究重點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重大實際問題的解決上,在研究過程中,沒有簡單複製西方財政理論,而是認真把握中國財政運行的實際情況,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因此,該書有關部分所提出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決策參考價值。
第五,從多學科視角研究財政問題,充分發揮學科交叉的理論優勢,如運用社會學、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等,運用多學科的原理、研究方法全麵綜合分析財政經濟運行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體現了財政經濟運行的內在綜合性特點,拓寬了研究視野。
認識論認為,任何理論都必須能夠通過內在一致性檢驗、相符性檢驗、普解性檢驗及精煉性檢驗;如果不能完全通過這些檢驗的理論,那麼該理論的科學性或可行性則要大打折扣。
內在一致性檢驗是要檢驗理論是否是根據假定的前提符合邏輯地推演出來的。《中國當代財政經濟學》根據財政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構建了我國當代財政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其內在一致的邏輯思路貫穿於全書之中。
相符性檢驗是要確定理論結論與從現實世界所作的經驗觀測中能夠得到的事實是否相符。該書對財政經濟理論的分析.不僅是對西方財政經濟理論深入把握基礎上的升華,更是對我國社會主義財政經濟實踐的提煉,因而符合現代財政經濟發展的方向。
普解性檢驗是要確定理論是否能夠包含與所研究的某種現象有關的所有已知事實。該書深入剖析了我國社會主義財政經濟的實踐過程,認真研究了西方財政經濟理論發展的最新方向,在此基礎上構建的分析框架,對客觀現象具有普遍的解釋力。
精煉性檢驗是要確定理論結構中的任何具體要素對於說明可作經驗觀測的東西是否必要。作者在全書的分析中,準確地使用“奧克姆”剃刀對多餘的要素加以剔除,確證了財政經濟理論分析的有效性。
全麵係統地研究當代中國的財政經濟問題,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項非常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鑒於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深入向前發展,書中某些不成熟之處,在所難免。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要求完全通過上述四項檢驗,尚需經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隻能在今後的理論框架為主的經濟分析中,更多地充實融入足夠的實證分析,才能逐步達到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