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自毀長城(2)(1 / 3)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讬、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族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大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麵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衝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的明軍,奮勇抵抗,又發火炮,轟擊敵軍。不久,侯世祿兵潰,滿桂率軍獨自搏戰。城上的明兵,發炮配合,但誤傷滿桂官兵,死傷慘重。滿桂身上多處負傷,帶敗兵一百多人在城外關帝廟中休整。第二天,守軍打開德勝門的甕城,供滿桂的殘兵休養。就在德勝門之戰的同一天,廣渠門也發生激戰。

廣渠門之戰當天,莽古爾泰率滿族左翼四旗及蒙古大軍大戰袁崇煥軍,此時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九千關寧鐵騎屯沙窩門外。這場廣渠門大戰,九千關寧鐵騎血戰數萬八旗軍及蒙古兵,自巳(巳正十時)至酉(酉正十八時),炮鳴矢發,激戰八小時,轉戰十餘裏。戰鬥中,一敵軍掄刀砍向袁崇煥,適逢旁邊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莽古爾泰箭如雨下,袁崇煥身中數箭,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由於袁崇煥身先士卒,拚死力戰,關寧鐵騎倍奮砍殺,莽古爾泰軍被擊敗。袁崇煥部將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直追敵軍至運河邊。敵軍忙迫擁渡,冰陷,淹沒者無數。此一戰,關寧鐵騎殺敵千計,清軍勁旅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三部都被擊潰。關寧兵亦傷亡數百。

這一役之後,清兵眾貝勒開會檢討。皇太極的七哥阿巴泰按軍律要削爵。皇太極說:“阿巴泰在戰陣和他的兩個兒子相失,為了救兒子,才沒有按照預定的計劃作戰,然而並不是膽怯。我怎麼可以定我親哥哥的罪?”便寬宥了他。可見這一仗清軍敗得很狼狽。

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又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皇太極軍營裏許,四麵攻打,皇太極軍大亂,遂移營出海子。

而明思宗卻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將袁崇煥逮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後,在崇禎三年(1630年),明思宗以“袁崇煥擅殺大將毛文龍,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等罪名於崇禎三年八月磔(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袁崇煥卒年47歲。袁崇煥死後,明朝的邊防越來越薄弱了。

(二)孫傳庭死難

孫傳庭,字伯雅,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卒於莊烈帝崇禎十六年,年僅51歲。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天啟中,由商丘知縣入為吏部主事。魏忠賢亂政,乞歸。崇禎九年(1636年)擢右僉都禦史,巡撫陝西,擒斬流賊,累建大功。此時,以整齊王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正雄踞商洛(今陝西商州市、洛南縣一帶)之地,嚴重地威脅著明朝在陝西的統治,陝西巡撫甘學闊多次鎮壓失利,陝西士大夫請薦孫傳庭督秦,孫傳庭遂於崇禎九年三月巡撫陝西。孫傳庭到任後,令副將羅尚文率明軍進擊商洛地的起義軍,並誅殺了整齊王。不久,農民起義軍又在關中地區展開鬥爭,孫傳庭在陝西周至的黑水峪之戰中鎮壓了起義軍中勢力最強的高迎祥部,並俘殺了闖王高迎祥。當陝西的起義軍屢遭挫折之際,活動於河南的起義軍馬進忠、劉國能等十七部進兵渭南。孫傳庭急忙聯絡河南明軍對起義軍進行圍追堵截。崇禎十年(1637年)初,馬進忠等部再渡西折入陝,進襲商州、洛南、藍田等地。孫傳庭率部與各路明軍以優勢兵力接連打擊了起義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才使關中以南地區趨於平定。

孫傳庭在主持陝西軍務期間,不斷擴充自己的軍力和糧餉。西安周圍原屯駐軍隊三萬,田地二萬餘頃,後來田地都歸屬於豪門,兵丁隻是虛設在花名冊上。孫傳庭接管這裏後,經過治理,得士卒一萬,年收稅計銀十五萬兩,米麥二萬石。

為盡早徹底剿滅農民起義軍,明廷采納了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四正六隅”的全麵圍剿方略,並為完成此計劃增兵十二萬,加派軍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但是,孫傳庭對此持有異議。他認為:因軍兵屢戰,多經潰乏受挫之苦,況且連年征戰,民力疲竭,此舉未必能收到預期效果。由於孫傳庭料知他的計劃不會被采納,便著手清點私產,得銀兩五萬,並招兵買馬,自辦圍剿所需的人力及資財。當明廷彙集各處上報的招兵募馬的數額時,唯獨孫傳庭的奏疏未送到。素與孫傳庭有隙的楊嗣昌於是乘機發難,抱怨朝廷的軍法在陝西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