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少時文繡(1 / 1)

文繡的家族隸屬於上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她的祖父叫額爾德特·錫珍。《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裏,就記載過一則關於錫珍的小故事“粉侯捉禦史”:官居都察院副都禦史的錫珍有一次乘馬車在路上碰見粉侯(恭親王奕的女兒榮壽公主),因沒有及時給粉侯讓路而被扣留。為了被放行,這位三品大官不得不親自跪求粉侯。盡管在威勢赫赫的粉侯麵前,錫珍無半點尊嚴可言,但他的確是當朝炙手可熱的一位大人物。他做官一直做到了吏部尚書,還曾給後來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當過老師。他在方家胡同裏置了五百多間房產,和六個兒子住在一起。額爾德特家族在他這一代,可謂輝煌之極。

文繡的父親是錫珍長子,叫額爾德特·端恭。他年輕時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一直榜上無名,後來在內務府做了一個主事的小官。第一任妻子去世後,他續娶漢女蔣氏。蔣氏是文繡的生母,為人溫柔善良。蔣氏後來又給端恭生下一個女兒,取名文珊。文珊出生沒多久,端恭便撒手人寰,把文繡、文珊以及前妻的女兒“黑大姐”扔給年輕的蔣氏。由於兄弟六房都在一起住著,所以有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照應,起初母女四人的日子倒也算是過得不錯。然而好景不長,當清朝被推翻後,額爾德特家族急劇衰敗,以至於分家時,蔣氏隻分到了少得可憐的財產。她不得不帶著三個女兒自謀生路。她們在崇文門外花市附近租了個房子住下,靠給人做挑花的針線活維持生計。盡管生活一直十分艱難,蔣氏還是決定把已經8歲的文繡送到學校去讀書。

於是1916年9月初,文繡進入花市私立敦本小學初小讀一年級,學名“傅玉芳”。之所以姓“傅”,是因為額爾德特家族和其他滿族人一樣,在辛亥革命後都改用漢姓,並挑中了百家姓中的“傅”字。文繡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當時學校裏開的國文、算術、自然、畫圖這些課程,文繡大都拿到甲等,“甲上”也時有獲得,雖然偶爾失誤也會得到“乙上”但“丙”或再低的成績卻從不會出現在文繡的成績單上。懂事的小文繡,深知母親供自己讀書不易,於是每天白天刻苦學習,晚上回了家就幫母親做挑花。上學的這幾年,盡管日子過得辛苦,但文繡卻很快樂。

1921年春暖花開時,宮中大臣們說“皇帝中秋已盛,宜早定中宮”,並和太妃們商議後開始給小皇帝溥儀張羅選後之事。與以往不同的是,為了不讓落選的姑娘麵子上太過難堪,幾位太妃將以前的排車選秀改成了選照片——各個候選者將自己的照片送到內務府,由皇帝親自過目挑選。消息一傳出來,立即在名門貴族中引起了轟動。前來參選的不光有京城的“名門閨秀”,甚至還有天津徐世昌的女兒和沈陽張作霖的女兒,這些秀女的照片把溥儀皇叔載濤貝勒的書桌堆得滿滿的,她們的家人頻繁地出入貝勒府,拜托載濤一定要“玉成”其事。隻不過到了最後,那些民國軍政要員的女兒都因滿漢不能通婚而被婉言拒絕了。

此時,已經沒落不堪的額爾德特家族,按照門第要求倒也符合選妃的條件。當家的華堪十分希望能有機會光宗耀祖,於是斟酌再三之後,他決定讓文繡去參選。不料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文繡的強烈反對,文繡甚至還擺出了一副要她進宮她就去死的架勢。後來,經過五叔華堪的反複勸導,文繡自己也考慮到母親的難處,不想讓母親再這樣操勞,這才抱著未必中選的僥幸心理,同意將照片呈交清室內務府。結果,“事與願違”,她的照片偏偏被選中了。雖在端康太妃的幹涉下文繡沒有當上皇後,但因溥儀已經在她的照片上畫過一個圈,她也不得不進宮,去做皇妃。

就這樣,文繡的悲劇人生,就從這個圈開始了。為了在皇帝皇後的大婚典禮上向皇後行跪迎禮,大婚的前一天,文繡就被抬進紫禁城,成了溥儀的淑妃,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末代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