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安逸,尤其是姥姥家的溫度,會讓人昏昏欲睡,我卻放鬆不下來。高考的倒計時一直在心裏掛著。大姨給我送了一瓶螺旋藻,還挺貴,一百多,傳聞是好東西,吃完了也沒感覺哪多長一塊兒。圓圓的大飯桌全是我的各種秘籍和攻略,怎麼看都覺得心裏不踏實。看著大榜,數學太爛了,本想混個一百二十分就完事了,但總也不如願。班裏前麵那幫著,都是數學比我高不少,我自己也變得輕易不敢碰數學,感覺裏麵是一個無底洞,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裏薄弱。總會是那種理論上應該會,但實際上每到大題都很吃力的那種情況。曾經做慣了強者,一直處於領先的我,看那些落後的同學,總是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跟不上節奏,還會好奇,他們的心理狀態到底是怎樣的,這下好了,除了題時常看不懂,剩下的什麼都了解了。其實我很清楚,用於征戰數學的那把自信的尖刀已經沒了,並不在於你基礎有多差,有多少不懂的,隻要你相信也想要把他們全弄懂,你把他們當做你的一切,那麼你就會做到,但是當時的我是這麼認為的,考試無非是得分遊戲而已,雖說高三的分數都不是那麼好得,但縱觀各科,光選擇題加到一起的分數就有433分,占了一半以上,得與失就在一念之間。也曾經有老師開玩笑的說,隻要你把選擇題的分數給撈到了,說白了就是看哪個像那麼回事,憑感覺選也不需要什麼道理,再加點主觀題的分數,弄個一本太容易了。
還剩下幾個月,我不敢再來一次像英語那樣從頭到腳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的煉化,因為整個大綜合的大頭重在知識點掌握的全麵性,所有小科除了物理需要動動腦子,剩下的所有科目幾乎就是背出來的。為了也許可以靠運氣發揮一下混過去的數學,而把用腦的側重點放到目前已經不擅長的數學邏輯思維上去,在我當時看來,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我是個複課生,體會過一次失敗,穩,很重要。我又不需要考什麼全國名牌大學,沒有必要去冒那個險。平時知識積累得再多,在我看來,也不過是為得分起到百分之五十的作用,剩下百分之五十還是靠發揮,雖然實際上不能這麼來量化,隻是做一個重要性的比喻。
對於有的人來說,3年他可以上清華,但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如果想讓他們同樣達到類似的水準可能需要翻倍的時間,甚至永遠做不到。表麵上看是分數的高低,實際上是一種能力的強弱和有與無。時間在止不住的流,平時學的東西不是拿來玩耍的,如果不能在考試中加以利用,為自己在試卷上多摟兩分,那就是在糊弄自己。
趁假期的自由時間,必須把數學整一整了,這裏要是具備再多拿個二十來分的實力,那我在東港,基本上就可以晃著走了,什麼這個校長那個幹事的,都給我一邊玩去。
在家這麼苦做根本就是無從下手,得請高人指點了。
我拿起了電話:“喂,老師麼?”
“什麼事?”
“老師,這次考試,我沒考好,數學太爛了,真是沒辦法了,我想找一個數學老師給我補一補。”
“哎呀,數學老師……我隻認識一個,就是咱們學校原先教十三班的那個。”眼睛突然一亮:“就是那個腦門長得有點前傾那個女老師麼?”
“對就是她,你認識啊?”
“以前一個不如我的初中同學,在她的班裏隨隨便便就能考一百三十多分,要是能叫她補,那太好了!”
“那好,等我幫你聯係一下。”
沒想到命運最終讓我有機會碰到她,當時的我,就仿佛一隻腳已經踏進了一所好大學的校門,野心已經飄得自己都找不到了。
那就是一種迷信,赤裸裸的迷信。
“喂,我幫你聯係上她了,她說教你過兩天的晚上去,她家就在……我把她的電話給你,你記一下……”
“實在找不著具體位置,就給她打個電話。”
“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