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6章 記隆裕後事六則(1 / 1)

西後崩時,即指定立隆裕為太後。其遺詔中有"軍國大事,攝政王當秉承後意辦理"之語,故中間曾有垂簾複活之說,然實並無其事。但隆裕頗以攝政所為不當,詔令入宮申斥,則頗有之,其語亦秘不可聞矣。蓋隆裕尚非有野心者也。

小德張之宮中關係,頗為外間騰播。但據聞小德張確係真正太監,其設法騙取宮中之錢,則實有之。先此,宮中有佛殿數座,自西後時已曠廢。小德張乃聳恿隆裕修理,報銷至二百餘萬。其時之內務府大臣奎樂峰,自請處分,謂報銷太不實在。隆裕以經手者為小德張,默然不問,則其深得寵眷可知。又隆裕服闋時,須換青轎,改坐黃轎,製轎之費至七十餘萬,亦小德張所經手。其時勢焰薰赫,大官中蓋多有與之結義為兄弟者。然頗聞自共和宣布後,小德張頗謹飭改過。世續既漸不能約束一切,一日議裁減宮中炭費,而內監及內務府人員抗不遵命,竟至宮中無炭可燒。小德張乃雲:"不礙,咱們可到外邊買去。"

隆裕病篤時,溥倫薦曹某入診。其時後蓋被三四重,麵冷如冰,而房中爐火甚熾,重幕四周。溥倫與醫生汗流如注,溥倫謂:"屋內如此,即好人亦須病,何況病人!"乃稍開放窗幕。曹醫開方,中有一藥,與禦醫意見不合,曹爭之甚烈。其宮中故事,禦醫與內監均結合一致。溥倫恐有意外,小德張乃雲:"無礙,我自煎之。"蓋非複前此之跋扈貪冒矣。某當局者言共和宣布後,宮中小監頗持小德張短長,甚至以宗社黨相嚇,其囊橐頗為此輩所掠奪。及隆裕後逝,瑜妃命小德張往見,小德張稱疾不往焉。

隆裕後之生平,既半生歸於潛廢,及共和宣布時,言論豐采乃稍為外間所知。後既力主共和,故對於維持大局,排斥萬難。先是皇族會議時,恭王溥偉反對最力。翌日乃請獨見,後大怒曰:"國家沒有事的時候,被他們鬧得如此之糟;今日糟得這宗地步,他們又來鬧了。我是不願意見他們的。"遂斥不之見。召見時,譚學衡(其時海軍大臣)力謂"德宗首創憲政,功德在民,其誌未終,隱恨而沒。今太後讚成共和,則上足以繼德宗之遺誌,流芳萬世"雲雲。後慨然而道,謂:"我亦知天下係公產,並非滿洲私物。但滿洲既已遺傳二百餘載,我隻求德宗陵寢可以修造,皇室地位不至墜落,則亦無恨。至於皇帝雖小,將來大時自有我擔責任。"因此乃有優待皇室條件之發生。及條件既上,隆裕頗以"大清皇帝仍稱皇帝,處以外國君主之禮"條下,無"永遠勿替"字樣為言,其態度甚果決,論旨亦極明瞭雲。

自共和宣布後,後居宮中,少與外間人相接。故北京兵變時,亦隱隱隻聞炮聲,不知何事。以其父家被劫三四日後,乃有家人報知,頗為流涕;其先則宮中人秘不使聞知也。又聞後與宣統頗疏隔,養侍之事,一以委之按班(即奉派服侍之太監)。故頗起居無節,飲食不時。按班常挾水果袋相隨,日食水果無數雲。

後之病始於壬子冬間,為臌脹病。前此壽誕,勉強出禦,退後遂至不起。逝世在卯前二時,時方深夜,世續、溥倫及醇王皆隨侍。今外間頗傳醇王曾奉遺詔,有掌管宮中事務之權,而宮中人則有雲無之者。據聞其時確由溥倫等擬議如此,但須照舊例述旨,而其時後昏瞀不知人事;續等大聲雲雲,皆不之省,乃由小德張在枕側大聲而言,謂:"今世續等以太後欠安,宮中事務,請旨命醇王管理。"如是者三,後乃微微點首。良久良久,出一語雲:"叫皇帝來。"及抱溥儀至,後乃指之而言曰:"太小,你們不要難為他。"如是遂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