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便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有位青年,厭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隻是無聊和痛苦。為尋求刺激,青年參加了挑戰極限的活動。
活動規則是:一個人待在山洞裏,無光無火亦無糧,每天隻供應5千克的水,時間為整整5個晝夜。
第一天,青年頗覺刺激。
第二天,饑餓、孤獨、恐懼一齊襲來,四周漆黑一片,聽不到任何聲響。於是,他開始向往平日裏的無憂無慮。
他想起了鄉下的老母親不遠千裏地趕來,隻為送一壇韭菜花醬以及小孫子的一雙虎頭鞋;他想起了終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裏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寶貝兒子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與他發生爭執的同事曾經給自己買過的一份工作餐……漸漸地,他後悔起平日裏對生活的態度來:懶懶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虛偽,無所作為。
到了第三天,他幾乎要餓昏過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間的種種美好,便堅持了下來。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饑餓、孤獨、極大的恐懼中反思過去,向往未來。
他責罵自己竟然忘記了母親的生日;他遺憾妻子分娩之時未盡照料義務;他後悔聽信流言與好友分道揚鑣……他這才覺出需要他努力彌補的事情竟是那麼多。可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最後一關。此時,淚流滿麵的他發現:洞門開了。陽光照射進來,白雲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悅耳的鳥鳴——他又迎來了一個美好的人間。
青年扶著石壁蹣跚著走出山洞,臉上浮現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5天來,他一直用心在說一句話,那就是:活著,就是幸福。
放下種種的不滿,敲開自己的心扉,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著。
一位名人去世了,朋友們都來參加他的追悼會。昔日前呼後擁、香車寶馬的名人躺在骨灰盒裏,百萬家財不再屬於他,寬敞的樓房也不再屬於他,他所擁有的隻有一個骨灰盒大小的空間,一切都化成了一把灰燼。
從名人的追悼會上回來,幾乎每一個人都感慨萬千。那麼聰明的一個人,那麼會算計的一個人,每一個曾經與他爭鬥的人最終都敗下陣來,可是他鬥來鬥去也鬥不過命。撒手人寰以後,一切都是空。
人們想:趁現在好好活著吧,活著就是幸福,什麼利、權、勢,轟轟烈烈了一世,最後還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走路?以前踩著那麼多人的肩膀向上爬,得罪了那麼多人,值嗎?
追悼會是一次洗禮。從死亡的身邊經過以後,才知道活著是多麼幸福,可是,明天,每個人還是要忙忙碌碌地奔波,勾心鬥角地生活。
一邊是死亡的震撼,一邊是活著的瑣碎。我們很容易被死亡所震撼,然而我們更容易被活著的瑣碎所淹沒。不要去在意那些繁雜的糾葛,苦痛、傷害、低迷等,一切的一切僅僅是生活中小小的注腳而已。活著,即意味著追求幸福的資本和契機。活著就是幸福,好好珍惜現在鮮活的生命吧。
活著,就會有希望
生活中,我們不管遇到什麼情形,都不要給輕生以任何美麗的借口。
假使愛情破損,殉情又有何用?假使身體殘缺,自殺能換來完整嗎?假使親人離去,輕生能讓死去人的重生嗎?假使壓力讓你不堪重荷,死亡果真是最大的解脫嗎?不!輕生不過是逃避而已!在可以活著的時候選擇死亡,放棄生命,是懦弱的表現。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很多人連一次也不懂得善加對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有一天,有個老人在山上撿拾到很多柴火,高高地壘成了兩大摞。老人挑起沉沉的擔子,十分吃力地往山下走去。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走了多遠,老人累得氣喘籲籲。一路上他疲倦極了,恨不得把擔子扔下山穀,撒手不管了。
他開始呻吟起來:“死神啊,幫我解脫解脫吧!”老人一邊捶著酸痛的腰板,一邊呻吟。
聽到老人的呻吟後,死神果真出現在老人身邊,問:“老人家,你需要我的幫助?不想擔負這擔柴火了,是嗎?我可以讓你不用挑任何擔子,而且永遠都不用。”
老人抬頭看了看死神,連忙改口說:“不,不,剛才我隻是瞎說,盡管我已精疲力竭,你還是把那擔子放在我肩上吧。”
“你怎麼變得這麼快呢?”
“因為從看見你的這一刻起,我決定更加珍惜我的生命,我知道,在我前麵還有很長的路等我去走呢。”
隻有真正經曆過死亡威脅的人才能真正體味生命的珍貴,才決定從此更加珍惜生命。
生命之所以寶貴,就在於它隻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做一個不恰當的假設:如果不幸你最愛的人傷害了你、離開了你;如果你的至親走失、去世,或者拋棄了你;如果你遭遇禍患,不幸身體殘疾……你會怎麼樣?死亡?還是努力地活下去?
其實,沒有誰離開了誰是活不下去的。不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都必須選擇活下去,好好的,努力地活下去。
即使遭遇了人世間最大的不幸,能夠解決一切困難的前提是——活著。隻有活著才有希望。無論多麼痛苦,多麼悲傷,隻要能夠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會好起來。即使你失望、你絕望,那就絕望地投入工作和生活,而不要投入死亡的陰影。 畢竟,“好死不如賴活”。
或許,生活是痛苦的,但是我們絕對不可以放棄生命,因為活著本身就是樂趣,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隻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人生是一個美好的過程
笑臉對人,回收的是笑臉;惡語對人,回收的是惡語;認真地對待生活,生活也會給你以真誠的回報。
有一個童話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有一隻流浪狗,無意間闖進一間四壁都鑲著玻璃鏡的屋子。突然它看到很多的狗同時出現,這隻狗大吃一驚,便齜牙咧嘴,發出陣陣低沉的吼聲。
而鏡子裏所有的狗看起來也十分生氣,每隻狗的臉上也出現怒吼的表情來。這隻狗一看,簡直嚇壞了,不知所措,開始繞著屋子跑起來,一直跑到體力透支,倒地死亡。
要是這隻狗肯對鏡子搖幾下尾巴,情形就會完全改觀,鏡子裏的狗兒必然會回報它以同樣友善的舉動。
鬆下幸之助曾說過:“專業上的成就我已經擁有了,但這和人生真正的成功沒有關係,真正的成功是有關做人處事方麵的。而這方麵我仍在學習。”
生活態度指的是你對生活的應對方式。一件事來了,你如何去接受和應對;一件事走了,你又如何去自我調適。這都是生活態度。
良好的生活態度可以令人身心愉快,左右逢源;相反,如果生活態度惡劣,想擁有愉快的人生是較難的。
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不論是誰,都希望與之相處的是個心靈開放、笑口常開的人。如若你心胸狹窄,處處與人計較,那麼人家也會與你計較。試著對你所處的惡劣環境積極主動地表達心中的善意,情形必會有所改善。
有一個女孩,受其父親的生活態度影響極深。她兒時到父親的公司去,看見印有公司行號的辦公用紙製作得很精美,一時興起,就拿來給同學寫信。信寫到一半時,她父親看到了,就叫她將紙放下。女兒一向受父親疼愛,便撒嬌說:“爸,隻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父親說:“現在隻是一張紙而已,以後你養成了習慣,到哪裏都無所謂,就變成個人人格問題了。”
這個女孩從此有了良好的生活態度。
生活中很多事情,雖說看著事小,卻對你有著很大的影響。它常常能反映你為人處世的態度,因此小時不注意,不認真對待,它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個不良的習慣,影響你一生。
馬釘路德有一句話:“一個人若以掃街為生,他的態度應如米開朗琪羅繪畫、貝多芬作曲、莎士比亞編寫劇本一般嚴謹,這便是生活態度。”
可見,認真對待生活,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式和生活的技巧。
在一間工具房中,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開會,大夥商量要怎樣對付一塊堅硬的生鐵。
斧頭首先耀武揚威地說:“讓我來,我可以一下子就把它解決了。”於是斧頭很用力地對著鐵塊砍下去,可是隻有一會兒的工夫,斧頭便鈍了,刀刃也卷了起來。
“還是讓我來吧!”鋸子信心十足地說著,它用鋒利的鋸齒在鐵塊上麵來回地鋸,但是沒有多久,鋸齒都斷了。
這時錐子笑道:“你們真沒用,退到一邊去,讓我來顯顯身手。”於是錐子對鐵塊一陣猛錐猛打,其聲震耳。但錐了好久,錐子的頭也掉了,鐵塊依然無恙。
“我可以試試麼?”小小的火焰在旁邊請求說。大家都瞧不起它,但還是給它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