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麵對媒體如此自如的馬克在當年的表現並非這麼成熟。起初,他在回答媒體的簡單問題時,都滿臉漲得通紅,而且還不停地冒汗。在參加道瓊斯D8會議接受采訪時,馬克的表現讓人覺得他好像馬上要在台上暈厥過去。可現在麵對媒體,他卻是目光堅定,從容不迫,還帶有一種馬克式的風度。
2010年,在舊金山Web2.0大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馬克鎮定自若、沉著冷靜,甚至還帶有一絲在過去公開亮相時從未有過的幽默感和自嘲精神。公眾過去一直批評馬克在接受采訪時顯得十分笨拙,說話雜亂無章,這位工程師出身的CEO似乎更善於研發產品,而不太懂得如何處理Facebook麵臨的重大政策問題。但在那天,昔日那個靦腆笨拙的男孩已經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自信、能夠應對大多數刁鑽問題的演講者-而主持人、蒂姆·奧賴利、約翰·巴特爾及現場觀眾向他拋出的問題還真不少。
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一名執掌者需要有一種氣場,這種氣場可以是臨危不懼,可以是幽默灑脫,這不僅代表著企業形象,還可以讓團隊成員受此影響。就如在中國企業中,馬雲、王石、馮侖等人物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個人文化,讓人崇拜。我們知道,這種氣場是一種自信,而自信源於實力。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本,站在眾人麵前必定會惶恐,這並不是所謂的心理素質,而是一種氣場積澱。
當有人提及Facebook推出用戶或許不喜歡的新功能,往往要求用戶寬恕而不是許可時,馬克成功地將其轉化為一場討論。他表示Web2.0時代需要解決隱私的界限之爭,而Facebook正處於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前沿。“坦白地說,這正是用戶使用Facebook如此帶勁的原因之一,”馬克說,“我們正處於這些未決議題的最前沿。”
同時馬克也具備了自嘲精神,十分謙卑地承認過去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失誤。“你或許犯過許許多多的失誤,我過去犯過,將來肯定也還會,”馬克說,“如果Facebook的故事真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的話,那就是Facebook很好地彰顯了一個道理: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大眾喜愛的產品,你就可能犯許多錯誤。”
當談話轉向勢力分布圖(PointsofControl,該圖顯示的是互聯網大公司和組織機構鞏固各自影響力的情況)時,馬克熟練地回答道:“未知的領域有待探索或發現的互聯網領域應該是地圖上最大的一部分。”場下觀眾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台上的主持人也表示讚同。
馬克接受采訪期間,Twitter上的實時回應大體上也是非常讚賞的。“我敢向上帝發誓,這絕對是馬克表現最好的一次受訪活動。”另一位Twitter用戶表示:“馬克的表現酷斃了!”社交遊戲開發商辛加公司企業傳訊部總經理達尼·杜德克留言稱:“每一次馬克發表講話時,對於他們正在開發的產品,他似乎感到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興奮了,Facebook目前的產品非常豐富。”
Twitter用戶矽穀風險資本投資公司全景資本的董事總經理說:“哇,馬克長大了。這次采訪太令人震撼了。非常非常牛。”
一家在舊金山和聖摩尼卡運營的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也說:“馬克通過了成熟公司的CEO測試:他口齒伶俐、處變不驚,甚至被問及無可辯解的問題時也能從容地扞衛自己的觀點。”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馬克的這種轉變是大量指導和培訓的結果。但這絲毫無損於人們對這種轉變的良好印象。許多人過去批評馬克不夠成熟,不善表達,不足以領導這家成長迅速的公司,在這次采訪之後,許多人開始改變自己的觀點。
當然,馬克的公開演說技巧仍有提升空間。在回答問題時,這位年輕的CEO依然不能足夠快地說到點子上,而且還時不時地出現尷尬時刻。被問及他對商業社交整體規劃的想法時,馬克·馬克說他不理解這個問題,隨後又稱可能是大廳內糟糕的音響效果,導致他沒聽清楚,這番表現讓人覺得他似乎在躲避這個問題。但總體而言,馬克這次的表現相當給力,特別是對比過去。在Facebook持續探尋用戶數量達到6.3億(以及2億手機用戶)之後的發展方向之際,它需要來自高層強有力的領導和指引。但現在看來,馬克就是Facebook所需要的那個人,也是即將接管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