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飽受攻擊的時代(2)(2 / 2)

過了兩天,檢察官凱洛克開始親自上場,與洛克菲勒對質。洛克菲勒卻在突然間記憶力大減並變得沉默寡言。報章上曾有很精彩的一段報導:當標準石油公司的律師問話時,洛克菲勒的記憶像剛出廠的銅板一樣清晰明亮。在出庭的前兩天,在他回顧四十年來的努力,沒有一個細節不是記得清清楚楚的。但一到了第三天,當凱洛克檢察官與他對質時,他深刻的記憶力霎時短得像一根鞋帶,他清晰的腦力已退化得模糊不堪了。可惜嗬,僅僅一夜之間一個聰明又清晰的腦力就突然消失了。

1909年11月20日,巡回法庭完全支持政府的判決: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須在30日內完全解散。“標準石油公司”自然不服,上訴到最高法院,到1911年5月15日高等法院做了最後的判決。法院仍認為“標準公司”有壟斷市場、妨礙他人經商自由之罪,故命令“標準石油公司”的股權公司要在六個月內解散,新澤西公司的股權公司必須把先前向各分公司吸收來的股份,再發回原來所屬的公司。

此外還有一個小案子比上述的要戲劇化。例如,1907年印第安那州“標準石油公司”拿回扣的案子。在1907年8月,審理這個案件的藍帝法官,經過陪審團的裁決,宣判“標準石油公司”有罪,並狠狠地要“標準石油公司”繳納兩千多萬美元的罰款。根據他的解釋,每輛車油罰款兩萬美元,該公司共運一千四百多輛車次的油,故應罰兩千多萬美元。“標準石油公司”自然不服而即刻上訴,居然有另一法官認為藍帝法官判決錯誤,要求重審。再度開庭之後,“標準石油公司”由有罪變成無罪,不但不必罰款,就連打官司的錢也由政府負擔。最後是“商業管理局”對“標準石油公司”產品及價格的抱怨。管理局肯定地認為“標準石油公司”抬高價格,並申明在1866年至1874年間該公司減價是為了競爭,在1900年左右跌價是因為生產機械化的原因,而非為了大家的利益減價。

在這一連串的案子解決之後,“標準石油公司”緊接著麵對的就是如何進行分化。洛克菲勒四十年來辛苦經營的王國宣告瓦解,這個統一而鞏固的王國將被分為三十多個分散的個體,且看公司如何安排的:在1911年內,整個的洛克菲勒帝國瓦解成三十八個獨立公司,並各自成立董事會。其中三十三個附屬公司的股份按比例交還給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的各大股東。在瓦解之後,各公司之間並沒有馬上起爭執,它們隻是各分地盤、各盡所能地繼續營業,互相之間不搶奪經營的地盤,分別生產各自原來的產品。事實上,各大廠的大股東仍是昔日的那幾位人士,像洛克菲勒在九十多萬的股份中他就拿了二十四萬多股。所以,老舵手仍有其剩餘勢力來控製各大公司,使它相安無事。

真正使“標準石油公司”王國瓦解的不是政府的法律,也不是法庭,而是時代的洪流和新工業的崛起。在一段長時間之後,股東們慢慢地分散,股權慢慢地轉讓,使本來像家庭一樣鞏固的企業王國破裂了。再加上汽車事業和煉油工業不斷地改進,石油市場的不斷擴大,整個經濟情況改觀以後,“標準石油公司”的托拉斯製度就自然地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