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後記(2 / 3)

稷下學宮脫自管仲生前的講堂,在這個講堂上,管仲用自己的學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者。

《管子·弟子職》篇,就是管仲親自製訂的稷下學宮的學生守則,從飲食起居到衣著服飾,從課堂紀律到課後複習,從尊敬老師到品德修養,都規定得詳細嚴格。由此可見當年稷下學宮的規章製度也是健全、嚴格的。稱稷下學宮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學堂,當之無愧!正因如此,管仲的思想通過稷下學宮的播撒,孕育誕生了影響中國曆史的一大批聖賢: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等……同時也就誕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五行家、縱橫家、兵家等各種學術流派。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淳於髡、鄒衍、田駢、慎到、接予、季真、環淵、彭蒙、尹文、田巴、兒說、魯仲連、鄒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甚為可貴的是,當時齊國統治者對稷下學宮來訪學者采取了十分優禮的態度,封了不少著名學者為“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即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3],“不。任職而論國事”[4]。因此,稷下學宮具有學術和政治的雙重性質,既是一個官辦的學術機構,又是一個官辦的政治顧問團體。

因此,郭沫若高度評價說:“這稷下之學的設置,在中國文化史上實在有劃時代的意義……發展到能夠以學術思想為自由研究的對象,這是社會的進步,不用說也就促進了學術思想的進步。”“周秦諸子的盛況是在這兒形成的一個最高峰的。”[5]總之,稷下學宮的創建與發展,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開創了百家爭鳴的一代新風,促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學術文化大繁榮的黃金時代;同時,稷下學開啟秦漢文化發展之源,對秦漢以後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此,作者想就管仲這個人物在曆史上的作用提出三點,來作為本書的結語:

一、管仲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奴隸解放者。

解放奴隸,不是管仲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由於實際生活中的貧富不均、災年民眾大量逃亡、國家經濟麵臨崩潰的嚴峻現實,喜歡據實際解決問題的管仲不得不正視而采取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事實證明,奴隸身份一旦消除,蘊藏於奴隸階層的生產力如火山爆發,加上管仲以“均分地利”和“相地衰征”為特征的封建主義的土地改革;再實施靈活機動的稅製;[6]齊國經濟一躍而升,自然銳不可當。同時,他還自上而下地廢除奴隸主的食邑製,解放或承認潰逃於外的前奴隸有限的自由身份,這種史無前例的行為,在那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而林肯在美利堅合眾國解放奴隸,要晚於管仲兩千幾百年,那是人類曆史上多麼偉大的壯舉!

二、破格選拔人才,從國家和民眾兩方麵監督官員。

管仲破格選拔人才,是從商王湯履啟用伊尹、商王武丁編造神話解放傅說奴隸身份中得到啟發的。國家急需大量人才,管仲建議一改過去單一從貴族中選拔的做法,改從貴族與士、農、工、商四民中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要求每年“正月之朝”讓各鄉長官將該鄉“居處好學”“聰慧質仁”的人才報告朝廷;讓“桓公召而與之語”,將“其質足比成事”,“立而授之”。管仲尤其重視從農民階級與解放的奴隸中選拔國家人才。如果有人打壓人才不報並“蔽聖”,發現後要治重罪。

管仲采取鄉長推薦、朝廷鑒定、實踐考驗的“三選”官員法,打破了過去貴族對人才的壟斷,雖然不能與今天的人才選拔製度相比,但在當時卻打破了三代以來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貴族血緣政治,這是值得肯定的一大進步。正因為管仲選拔人才的製度打破了“唯血統論”,觸犯了封建君主們的“根柢”“正宗”,也是其不能如孔子那樣受頂禮膜拜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