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裏,齊桓公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寒戰,心裏有一絲畏懼掠過,頓時明白了什麼。他對宰孔說:天子的威嚴就在眼前,不離咫尺,我小白承奉天子之命能不需下堂拜賜,但我擔心這樣一來,造成禮節混亂,為天子增羞,萬萬不可。說完,退出會盟場所,下到台下,先拜稽首,然後到兩階之間拜,再入堂,又再拜稽首,五叩三拜完畢。最後上前接受賞服、大車、龍旗九遊、渠門赤旗。
這一著,諸侯當場看到,人人稱道小白守禮。
午宴後,宰孔問齊桓公還有什麼內容。齊桓公告訴他:相國總結這幾十年裏你打我、我伐你的戰爭更像是在上演一部“鬧劇”。為此,仲父提出為穩定天下忠誠天子,想與大家討論一個妥善的方法,也就是規矩。訂下規矩,使人人都遵照執行。您看行不行啊?宰孔感興趣地說:好啊,太好了!我能參加聽聽嗎?宰孔要聽聽,眾人誰有理由說不讓他宰孔聽、參加啊。宰孔要參加,可就為難了管仲。依管仲在齊國的做法,講者為尊,居北而席。諸侯都得席南位而麵北。宰孔代表著周天子,周天子也能居管仲學生之席嗎?就在這個時候,宰孔一眼看出了管仲的意思,笑道:我雖是周天子的代表,但任務完成了,現在我就是忌父,純屬周朝一位大夫或者說是卿士嘛。論年歲,相國快近太公鶴壽,能給我們說說上朝典故,這是何等好的機會啊!請相國入師席,吾與諸侯麵北聆聽師訓。宰孔這麼說,管仲這才寬下心。齊桓公重新整理排位,自然是宰孔靠管仲最近,在宰孔後一張桌的地方放著齊侯與鄭侯的桌席,其他人更朝後一桌距離。
在管仲與齊侯、鄭侯之間分別擺下兩席,一席是空的,一席上坐著陳完,他負責記錄管仲講課的內容。
管仲講解天下大勢,諸侯間的危機。管仲有言:戎狄之強,楚國之強,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由此,則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見義不為,無勇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這番大道理後麵,誰都能猜測出管仲深藏著什麼。慢慢地,管仲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他所需要的話題上,進入了“對話”階段。管仲提問題,請諸侯暢所欲言回答。回答的諸侯必須就席陳完對麵的位置上。
這次“對話”,諸侯提出的問題多達數百個。事後彙總,管仲一一重新審視、整理、歸納,提出了諸侯國之間的道德約束準則。
通過這場講課與“對話”,管仲真正的目的是要引諸侯到他的思路上。從這數百件提案與答題中可以看出,諸侯大多讚成管仲的意見,一致願意緊密團結在以齊侯為帥旗的聯盟周圍。有人提出,趁熱打鐵,就此機會將下一步的工作做掉。
下一步是什麼工作呢?大家在猜測。
管仲在深思,如果現在就把大家的意見歸納起來,提出簽訂合約,不是不可以,卻顯得倉促!有些條約,還是需要反複斟酌,有必要的話,還是先個別私下通通氣,取得一致態度,再到公開場合,可能效果會更好……
最為聰明的角色是宰孔。管仲將自己的想法與宰孔作了溝通。宰孔大為賞識,堅決支持。有了宰孔的支持,齊桓公宣布天氣進入暑夏,太熱了,是否等仲父好好將大家提出的意見歸納歸納,整理出一個完善的東西,再請大家繼續會盟?
宰孔帶頭表示同意,款待雖好,畢竟進入夏天,天氣越來越炎熱。秋天再會盟一次,好啊!說定了啊,就在這裏,這裏的葵菜真的很好吃啊!還有那麼多的齊國美女相陪,真讓人樂而忘返啊!
五
葵菜依然長得很旺盛,人們還沒從暑氣中完全擺脫,秋天就到了。
還是那個地方,還是那班人馬,桌子的擺式也沒變化。不同的是,在這座台的左前方新設一祭壇。
周天子的特使周公忌父入席時,晉獻公那席位上仍然是空著的。管仲告訴齊桓公,晉獻公出發又遲了幾天,怕是要晚到數日,已派人到路上去接了。但不能等了,如期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