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伐戎救燕震天下(1)(3 / 3)

身體強壯的公子詭諸常常出入父親身邊,年輕的齊薑漸漸與詭諸燃起情感之火。晉武公死後,詭諸接位,是晉獻公。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修書致齊桓公,為了齊晉兩國的世代友好,他決定將庶母齊薑改嫁於自己。齊桓公問管仲,管仲代齊桓公捎信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我管不了那麼多啦!

有這話,晉獻公就把這個妙不可言的齊薑接收下來做了夫人。第二年就生了個女兒,取名叫“伯”,人稱“伯姬”(後來嫁給了秦穆公),又過一年,生了兒子,取名叫“申”,人稱“申生”。申生被立為太子,齊薑自然也升格為第一夫人。

晉獻公是個好戰多事之人,對於北戎的屢屢進犯,他也出兵回擊。在與仇酋交戰時,仇酋自知不是對手,便把自己的女兒獻給晉獻公為妾。晉獻公看到這個姑娘比齊薑還要漂亮,更是高興。就在娶這個公主時,相陪的妹妹被晉獻公一眼看中,他用開玩笑的語氣對仇酋說:你那個女兒也熟了,順便一起賣給我吧!

仇酋一怔,旋即明白了。女兒放在家裏,另嫁一家還得再陪一份嫁妝,還不如讓他拿走算了。晉獻公得了便宜,一下子娶了仇酋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也爭氣,分別給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即重耳(晉文公)和夷吾(晉惠公)。

晉獻公攻打驪戎,娶回人家兩個女兒的消息傳到齊國,管仲就有些坐不住了。他需要的不是晉獻公去征伐戎狄,而是扼住秦國,使秦虎衰微,讓他騰出足夠的時間來對付楚狼。他夜夜看天象,想從中尋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秦武公死時,兒子讓父親身邊的女人統統活活陪葬,連仆人近臣在內計六十六人的活葬,震動了天下。這一點,讓管仲看出了晉武公與秦武公的不同。

對於秦武公讓六十六人陪葬的事,管仲一直耿耿於懷。齊桓公卻沒悟出仲父的擔憂所在。管仲說:主公有所不知,良醫可是世間珍品。醫生扁鵲去見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扁鵲建議及早醫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異議: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麵,眼睛的下麵,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把治病的砭石一丟,說:君王同懂醫術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醫道的人一道討論,幹擾治療,就憑這,可以讓我知道,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講者無意,聽者有心。齊桓公明白了管仲說這事的目的。但他還是有些不解地問管仲:秦武公與晉武公這兩人的喪葬有什麼不同啊?

管仲說:秦武公走了,帶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與近臣,也帶走了製造內亂的引子。晉武公走了,最喜歡的女人卻留給兒子,也留下了內亂的禍根。這還需要多言嗎?偏偏眼下,秦虎之威脅、楚狼之防備都尚可緩一緩,唯有戎狄之患,刻不容緩!

齊桓公樂道:這麼說來,仲父是願意支持寡人出兵啦?

管仲說:兵不可不出,要出即出,出之有名。名則為義而舉!無義之戰,齊不介入!

齊桓公道:仲父此言,可作為寡人出兵之規矩。

管仲道:如此甚好。依夷吾之思,眼下出兵還可緩緩。他見齊桓公要插嘴,趕緊揚手又說,夏社閱兵,諸侯都看到了齊軍之威。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知主公是否觀察到秦使與楚使的表情?

齊桓公說:他們不會把中原諸侯國的軍力放眼裏,這我早就知道。

管仲告訴齊桓公:夏社過後,我分別與他們作了深談,人家點出了我們的欠缺所在。

齊桓公再次舉茶道:今日可否不講那些事,讓我們輕鬆輕鬆?

管仲詫異道:主公這……

齊桓公雙手端茶杯道:以茶代酒,敬仲父。寡人想為仲父六十大壽祝賀一下。寡人事先已經讓你最信任的甯戚帶著季友去與你的夫人田靖說過。田靖回說,你不願意。可寡人已經在後宮吩咐過,後宮已在準備節目,你若不願意,讓寡人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