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笑道:這能夠解決嗎?拿菑石做的石璧去朝拜周天子姬胡齊?
管仲肯定地說:請主公現在就下令照我說的做,到時候你會明白的。見齊桓公不動,管仲上前悄悄道:我不是與你事先打過招呼嘛,有些事,你不要問,照我說的去做,做錯了,責任是我的。做對了,功勞當然是您主公的。
齊桓公笑了,揮揮手說:好!照你說的做吧!
當這些石璧臨近完工時,管仲將驗收石璧的事兒交給了鮑叔牙,自己向齊桓公說明要在他正式朝覲周天子姬胡齊前,自己先去打個前站,說白了,就是探探情況。管仲離開齊桓公外出,需要在朝堂之上當眾請假,這種場合不能太多說話,更不能把事說得太白。朝堂之上,誰是他國埋下的細作,臉上都沒寫著啊。齊桓公這幾年與管仲已經磨合得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的一個臉色,你的一個表示,無須用語言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齊桓公當堂說:仲父,請你去告訴周天子,說我要去朝覲他,請他抽個空嘛!管仲回說:就這麼簡單的事,我去是表示您對周天子的尊重嘛。這君臣當堂一唱一和,外人自然看不出端倪。
管仲來到洛邑朝覲姬胡齊。
姬胡齊見到管仲穿著的不是齊國一直引為自豪的齊紈,證實了大夫單伯從梁邑帶來的消息,便對管仲說:魯梁兩地的民眾放下緊要的地不種,拚命生產魯綈,這是你搗騰出來的吧?管仲坦然告訴他:魯綈與齊紈都是用絲原料製作的,兩者不同的是,齊紈單薄,三層也不及魯綈一層,天氣秋涼,魯綈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再說,現在齊紈的人工費太高,已經是魯綈的五倍,我們采用魯綈替代齊紈,就是為了省錢,有錢讓魯梁兩地的民眾賺,這也是壞事嗎?這番話,管仲當著周天子的滿朝文武大聲講,他的話出口,眼角就瞟見有人飛速離開,管仲心裏明白,這一定又是去報告魯國的,心裏一樂,正合吾意也……
姬胡齊高興地點頭:對對對!一層能夠蓋過三五層且溫暖,那是何等的好事。好!好!賜坐。
管仲看得出周天子對自己的到來非常高興,便格外關注這個高興的原因,漸漸地,聽出了眉目。原來,姬胡齊的高興有另外的意思:接位後由於自己年輕,輔助的卿臣都沒太大能耐。而管仲的所作所為早早就讓他感覺極好,他希望自己身邊有管仲這樣的人才。於是,一見麵就向管仲表示請他留在洛邑做上卿。管仲裝作什麼也沒聽到。姬胡齊立刻又說:你兼著齊國的宰相也行,在齊國培養一個代職的人,慢慢脫出身來吧。奇怪的是,管仲對他這麼直白的建議還是沒有回應,而是退後三步,用大禮回他,然後大聲地當廷朗朗道:我奉我國君旨意,前來朝拜天子,呈奏天子,齊侯欲率領各國諸侯來覲拜先王宗廟,沐浴偉大的周禮,聆聽天子您的教誨,請您恩準。
所有人都明白,管仲用這個方法拒絕了姬胡齊的要求。姬胡齊也明白,但他心不甘,欲再次提出,身邊的卿士家父看出苗頭,趕緊出列上前對站在中央的姬胡齊說:管相是代表齊侯來的,他隻能先顧著國事,請天子給管相賜位入席,好說事兒。
姬胡齊一下子明白過來,請管仲入席。
大家再次以君臣之禮當廷退二進一步地相互施禮揖讓,互退至後,麵對麵地退身入席,管仲始終麵對著周廷大臣與姬胡齊。事後,姬胡齊問禮官:管相之禮何能如此周全?禮官告訴他:當今這樣的謙謙君子已經不多。有管仲這樣的人才在齊國,必將成為您非常重要的依靠力量。姬胡齊連連說是。他哪裏知道管仲到洛邑,第一個去拜訪的就是他的禮官,吃人家的嘴軟,收人家的手短,自古就是這個理嘛。
一陣寒暄後,話題原本就應該轉入正事。但禮官暗示姬胡齊,可以先讓齊相觀周禮。管仲聽到了,趕緊起身施禮,表示希望能接受周禮的沐浴,在周禮的熏陶下,自己才有長進。
姬胡齊當然高興,於是,整整一套完備的周禮,從祭天、祭祖至上古黃帝親製之曲,到周朝大典,竟花掉了三天時間。姬胡齊告訴他,這隻是宮廷的,民間的還沒搬出來。管仲撫著掛圭,感歎地說:上天讓我們生活在周天子的時代,的確是一份榮幸啊!我們誰都不應該忘掉自己的責任。在這方麵,我越來越感覺到我們齊侯的責任重大。
姬胡齊問:他怎麼啦!
管仲再次搬出來意:齊侯要率領諸侯各國的國君前來覲拜周朝先王宗廟,沐浴偉大的周禮,聆聽天子的教誨。說到這裏,管仲提了提嗓門說:大家都不能空手而來啊!我們打算讓大家帶上紅色的弓、石璧……
姬胡齊問卿士家父:如果沒記錯,當年武王平定天下用的就是朱弓。卿士家父接過話說:正是,殿下記性好啊!諸侯帶著朱弓來朝覲,表明武王後裔雖然都是諸侯,但沒丟掉武衛的能力,他們仍然可以隨時順從您的調遣,捍衛武王的天下!接下來,姬胡齊問石璧的作用,卿士家父插話道:諸侯帶著石璧來,是前來請周王室先祖神靈回去世代供奉的,更比朱弓重要。姬胡齊這下高興極了,連連說對,並讓卿士家父立刻向各諸侯國傳他的話,前來朝拜先王宗廟、觀周禮的諸侯必須帶上朱弓、石璧,沒有的,一律不能入洛邑!說完,又想起了什麼事地問:離周先王祭祀時辰不遠了,上哪去找石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