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桓公連連擊掌叫好,說,你將齊國要做的重大事件與政策,都製成簡策,懸於稷門,向民眾征求意見。這種做法已經引起天下關注。我們再搞專門講課的學堂,太好了。就這麼說定了。仲父,這個地方總得有個名稱吧?
管仲擺擺手,說:這個地方什麼人都可以來講課,也算是稷門懸文爭論的地方吧。先別給什麼名稱,束縛了大家的手腳反而不好。自由開放些好!
好,那就依仲父。齊桓公說著,想起什麼的對身邊人吩咐,速將剛才仲父與我說的事寫成公文懸於稷門,昭示天下。接著,齊桓公又令身邊侍郎取來竹簡,要他們認認真真將管仲所講之課記載下來以備刻簡入冊,作為國家文獻保存。安排完這些,齊桓公恭恭敬敬地退到下方的位置,認真地麵朝北而坐。管仲說:主公,你不能這樣。齊桓公大聲地說:天地師為上。我記得這是你當年對我哥糾說過的。你還引經據典地告訴他,是黃帝時代傳下來的規矩。這話,我一直沒敢忘!我在這裏重申,這兒沒有貴賤之分,更無君臣之別,隻有師生之輩!故我居學生之位,理所當然。
見齊桓公這麼說,管仲心裏很是寬慰,也就不客氣地在老師的位置上坐下,開始講課。
這間屋子後來就成為齊國主公開設的課堂,邀請各種學說名家在這裏講授他們的專長之術,成為稷下學的起源之地。
管仲開講道:自從伏羲氏治國,沒有不用輕重之術而能成就王業的君主。伏羲氏興起,創造了八卦,發現了陰陽的規律,發明九九算法來證明天道,使天下因此而歸化於伏羲氏。到了神農氏手裏,他在淇山之南種植五穀成功,使天下的民眾知道食用五穀,天下誠服於神農氏。燧人氏興起,鑽木取火,燒煮肉食,民眾吃了再也不會食物中毒,天下歸順。黃帝開始統一天下,他伐光山林,抽幹水澤,使民眾能夠有較大的活動範圍。虞舜治理天下,火燒大澤,斬殺野獸,為民眾定居謀利益,並開始祭封土地神社,建造木質裏門,民眾逐日知道禮節。那時的民眾是沒有怨怒與憎恨的,更沒有不服統治的,天下自然就太平。夏禹時代,開始治理水患,將四瀆之水引入大海,測出九州的高度、劃分出九片大澤,讓民眾懂得修築城郭、門牆、房屋,天下安居。殷商統治天下,發現了馬比牛更能駕馭,於是樹立牢欄,畜養牛馬,天下順從。姬周朝臨天下,推演八卦,配合陰陽,便天道合理而天下信服……
齊桓公問:我就想問仲父,當今諸侯,應該如何做才行啊!
管仲回答:可以將前人的經驗好好溫習而兼收並用,但不必照搬俱盡。
齊桓公:這話如何講?
管仲:前代帝王們的統治之道已經十分完備,不需要再在國家統治上加什麼了。你要做的,就是從道義上深化前人的仁德即可。
齊桓公:道義又如何實施呢?
管仲:當今周天子年幼力弱,諸侯過於強大,都不對天子聘問貢獻,甚至過了頭!您應該削弱過於強大的諸侯,延續瀕臨滅絕的弱國,率領各國諸侯振興周天子的王室,再現周文王時代的風采。
齊桓公:我明白了,這就是“尊王攘夷”!我照辦。
……
從講堂裏出來,齊桓公邀請管仲喝茶。喝茶的時候,齊桓公問管仲:有件事,我一直沒有弄清楚,今天你該告訴我了吧?管仲說:你問就是了。齊桓公說:那天你說,“正吾所願!”我不能理解,現在齊紈原料緊缺,進口絲料價格猛漲,你卻說“正吾所願”,何意啊?管仲問:我是否請你趕製幾件魯綈朝服的?你趕製了嗎?
仲父所囑之事,我都是認真做的!過幾天,我要接待魯、韓等數國使者,就穿魯綈接見他們。這有什麼關係嗎?我擔心他們知道我國齊紈的原料緊缺,會更加抬價!
管仲笑道:要想解決麵臨的困難,我們可以直接去麵對它。但如果有更好的辦法,不直接麵對這個困難,而是觸類旁通,即通過解決另一個問題,致使你想解決的困難迎刃而解,效果還比原來更好,難道你不想試試嗎?
齊桓公來了興趣:有這等好事?
管仲說:當然啦!你想,當年大禹治水成功,汲取了父親鯀的教訓,改阻為疏,結果天下不再為水患而愁。你一直愁我們這幾年災害與用兵造成糧食緊缺,想解決這個問題,根子就在紈與綈上!
此話怎麼講?齊桓公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