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小謀初展試大圖(1)(3 / 3)

穩住了諸侯間的形勢,管仲便把注意力放到了國內的經濟與秩序整頓上。

朝堂議政,以往,不管你提什麼議題,朝堂上總有人說三道四,起哄反對,他們心中隻知道用兵打仗。現在,齊桓公不在朝堂上主動提用兵,滿朝文武便無人去觸動這根敏感神經。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勸告,把主要精力放到國內經濟與秩序整頓上了。管仲把他任相以來要做的四件大事,件件落實。

這四件大事是:

首先對他的相國府動大手術,將原來亂七八糟的重疊機構,重新設為輕重九司府;負責行使監管國家的貨幣、料民、準繩、糴糶、平準、鹽鐵等管理職能。

其次,宣布對鹽與鐵資源實行國家壟斷專營,任何人不得私采經營,當時稱“官山海”。

再次,對農業土地實行均田分力,你家地多,沒有勞力,可以采取均出土地讓無地者代耕,隻付相應的報酬,與收租區別很大(與今天的“土地承包經營”類似),稱為“相地而衰征”政策,這項政策深得人心。

最後一項是擴大糧食的貿易進口,在國內糧食生產機製沒有穩定的情況下,以進口糧食作為急救!

這四項改革的大事,需要管仲親自落實與實施,朝中一些日常事務就不能多牽扯精力。管仲征得齊桓公同意,把政府職能部門大事分給隰朋、甯戚、王子城父、賓胥無、東郭牙等人去做。在實施中遇到問題,他們可以直接去找齊桓公彙報。齊桓公非常樂意傾聽並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他們也會帶著問題深入民眾尋找答案。實在解決不了的事,齊桓公召管仲來會商。這樣一來,管仲就不被日常事務纏身,完全騰出精力來實施這四件大事了。

管仲要實施的四件大事,其實都是相互關聯的。齊國經過這麼多年的用兵,人口下降頗多,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政策鼓勵增加人口。人口的增加有許多前提,首要是糧食問題。解決糧食問題,就要鼓勵農耕,從根子上解決本國糧食生產供不應求的矛盾。農耕沒跟上之前,糧食進口尤為必要。進口糧食,不是有些人所倡導的用戰爭去掠奪能解決的,那是飲鴆止渴,萬不能做。思路理清,管仲就要到民眾中去走走、看看、聽聽。

轉了幾個地方,管仲發現,秋收剛過去不久,國家糧庫的存糧竟然所剩無幾。距離明年夏收還有整整半年,不用說動兵,就是日常開支也不行。這是怎麼回事呢?經過調查,管仲發現,隨著齊國在諸侯間的威望上升,商家認為齊桓公好戰性格不會改,要不了多久,一定會發動戰爭,首先遭殃的一定是魯國。於是,商家就在齊魯兩國之間囤積糧食。商家大量收購糧食,朝廷卻收不到糧食。國庫沒有糧食,怎麼辦?強行征收商家手裏的糧食,一定會觸動許多人的利益,有些商家的背後就是公卿大夫將軍們。

管仲還發現,在國內商家囤積糧食之時,諸侯各國也對出口到齊國的糧食抬高價格,有時高得驚人。思索良久,管仲突發奇想:我何不借他們的手來操一次盤,讓我齊國坐收漁利,同時也給那些敢與國家抗衡的人顏色看看。思慮成熟後,管仲決定付諸實施。一旦進入實施程序,必須確保成功!管仲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這一天,管仲到酅邑巡看“相地而衰征”的實施情況,路過一處糧庫,見進出車輛不多,糧食也很少。上前問原因,邑官說:諸侯各國都知道齊國缺糧嚴重,他們抬高的價格已經不是月翻旬漲,而是日翻倍,旬漲潮。前天還是十錢一升,今天已經是百錢一升,明天可能就是一金一升啦!管仲倒吸口冷氣,忍不住暗自叫道:見風漲啊!怎麼辦?邑官見他無語,歎道:這好說,更為重要的是,有些將軍大夫借機哄抬,在他們看來,反正是齊桓公的天下,那餅太大,隨便掰一塊,還不夠你吃幾輩子啊!

管仲明白他說的話,不搭腔,走開了。剛剛走出邑道,迎麵遇到甯戚的弟弟甯樾。一問,是甯戚派他去處理土地問題正好路過。管仲讓自己的車與甯樾的車走一起。兩人隔著車說話。甯樾告訴管仲,朝中有些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一起囤積糧食。如果能夠製止他們,也許會好些。管仲告誡他:朝中複雜,這些話傳到我這裏,就別再傳了,也不要告訴你兄長,他那人直性子,說不定會忍不住在朝上說出來,勢必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影響了我們的大局。

什麼大局如此重要?甯樾不解地問。

管仲笑笑:主公要尊王攘夷,這個大局,你能不知道?

甯樾頗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