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故鄉

1850年,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奪得了政權後,想重振拿破侖時代的聲威。此時,法國已經曆經數十年的暴力革命,元氣大傷。

在經濟方麵,鑒於法國當時嚴重落後於其他工業強國,拿破侖三世舉起“平等、權力、技術”的大旗來振興法國經濟。在他執政期間,法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50年代到60年代,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總產量比40年代增加了將近兩倍,其中鐵、鋼等產量增加了二至九倍。

1850年的夏天,法國西北部一個偏僻的省份——諾曼底,是個未受革命和工業發展影響的地方。這裏的人民生活簡單原始,大都以種地為業。在距大彼海港約十公裏的圖爾維爾鎮上,有一幢名叫米洛美尼爾堡的貴族城堡,它安詳地屹立在這紛擾不定的19世紀。就在那年的8月,這棟別墅成了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

鎮公所登記的出生證明上寫著:

亨利–勒內–阿爾貝–居伊·德·莫泊桑,男性,於1850年8月5日上午8時出生於其父母在本鎮的住所;其父居斯塔夫·德·莫泊桑,現年28歲,以其收入為生;其母洛爾·勒·普瓦特萬,現年28歲,以其收入為生;二人皆居住於本鎮所轄米洛美尼爾堡……

1894年7月,在莫泊桑去世後,他的母親寫信給朋友說:“我住的房間是城堡一樓樓梯間右轉的小房間,窗戶對著小花園,隔壁是浴室。我的兒子是在早晨八點鍾出生的,如火一般的朝陽,似乎熱烈地歡迎著他的降生。”

莫泊桑的父母於1846年11月9日在魯昂結婚後,就到意大利度蜜月。

居斯塔夫和洛爾在魯昂有幾個臨時住所。每年夏天,他們都到海邊去避暑,或到南方埃特爾塔的小風景區去租個公寓,有時也到埃特爾塔北部的漁港附近租屋居住,以便探望洛爾的寡母。在炎炎盛暑作這種避暑旅行,不僅愉快舒適,也是當時的一種風尚,而且運河西岸的確是遊人的好去處,景色美不勝收。

居斯塔夫自詡要靠自己的收入,生活於詩情畫意的環境中。由於他出身高貴、相貌堂堂,還是個業餘畫家,因此,年輕美貌的洛爾早就被他迷住了。

居斯塔夫在婚前過慣了閑散享樂的生活,婚後依然故我。從他1833年拍攝的照片看來,這是個不求上進的紈絝子弟:鬈曲的頭發,迷人的目光,尖尖的下巴,逗人的嘴唇,華貴的衣著。而洛爾在照片上卻顯得目光炯炯、聰明果決,鵝蛋形的臉雖不算特別美麗,倒也別有一番風韻。

在魯昂地區,洛爾一家也非泛泛之輩。洛爾的父親保爾非常富有,是兩家大紡織廠的主人。洛爾家與福樓拜家原為世交。因為福樓拜不僅是當地有名的外科醫生,也是豪特都醫院的院長。而且保爾的太太與福樓拜醫生的太太又是同學,他們兩家的孩子也是一起長大的。福樓拜醫生的兒子就是日後那個鼎鼎大名的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

阿爾弗萊德、洛爾和他們的玩伴小福樓拜及薇吉妮這四個小淘氣,常常好奇地聚在豪特都醫院的欄杆外,偷看醫生們的解剖手術。阿爾弗萊德年齡最大,大夥兒都喜歡聽他講解英國文學和哲學等。有時候,他們也聚在福樓拜醫生的彈子房裏,排練小福樓拜所編的戲劇。

在這種天真爛漫的戲劇氣氛中,洛爾漸漸地喜歡上了文學,尤其醉心於莎士比亞和文學名著。文學的種子植入了洛爾的身體,使得她的氣質也有了變化,這種氣質,後來也遺傳給了她的兒子。

後來,洛爾的哥哥阿爾弗萊德娶了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妹妹露伊絲,但很不幸,婚後兩年,阿爾弗萊德就去世了。多年以後,福樓拜回憶起這位早夭的青年時代的朋友時說:“在我心上,他的位子空著,而熱烈的友誼從未熄滅。”

小莫泊桑在米洛美尼爾堡度過了四年時光。沒有固定職業的父親像一隻不戀巢的鳥兒,經常外出浪蕩,時而在巴黎,時而在魯昂,時而在迪埃普,時而在費岡。家中事務全由母親操持。

米洛美尼爾堡及其附近一帶,在莫泊桑的眼裏,就像一個大花園。莫泊桑生性好動,不願待在陰暗而寂靜的古堡裏,總是跑到花圃或者樹林裏遊玩。有的時候,在老女仆的陪伴下,他甚至還穿過古堡前麵的那片寬闊的草場,來到低矮的農舍邊,與一幫鄉下孩子為伍。

莫泊桑四歲時,舉家遷至較平民化的格蘭維爾—伊莫維爾堡居住。1856年4月,莫泊桑的弟弟艾爾維便在這裏出生。這個地方對日後成為作家的莫泊桑來說,具有深刻的影響,以至多年以後,它的影像仍經常浮現在他的記憶裏,而莫泊桑總是迫不及待地抓住這飄動的意象,把它固定在文字裏。據說莫泊桑的小說《一生》便是用這個地方作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