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注釋(1 / 3)

[1]見《藥王山醫碑錄釋——千金寶要》,張世英著,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2]見《藥王山石刻集萃》,王福民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3]見《藥王山石刻集萃》。

[4]見《辭海》1979年修訂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5]見《辭海》2010年修訂重排版,商務印書館。

[6]見《孫思邈評傳·生卒之謎》,幹祖望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下同。

[7]見《藥王山石刻集萃》。

[8]見《舊唐書·孫思邈傳》,(後晉)劉昫等撰,中華書局,1975年5月第1版。

[9]見《千金要方·備急·蛇毒第二》,(唐)孫思邈著,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10]見《舊唐書·孫思邈傳》。

[11]見《千金要方·序》。

[12]見《千金要方·序例·大醫精誠第二》。

[13]見《千金要方·備急·蛇毒第二》。

[14-1][14-2]見《千金要方·備急·蛇毒第二》。

[15]見《抱樸子內篇校釋》,王明著,中華書局1985年3月第2版。

[16]見《中華醫藥學史》,林品石、鄭曼青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7]見《千金要方·養性·服食法第六》。

[18]見《千金要方·序例·大醫習業第一》。

[19]見《千金要方·序例·大醫習業第一》。

[20]見《千金要方·大腸腑·咳嗽第五》。

[21]見《千金翼方·色脈·診氣色法第一》。

[22-1][22-2][22-3]見《千金要方·序例·大醫精誠第二》。

[23]見《千金要方·脾髒·熱痢第七》。

[24]見《千金要方·脾髒·熱痢第七》。

[25]見《千金要方·脾髒·熱痢第七》。

[26]見《千金要方·脾髒·疳濕痢第九》。

[27]見《千金要方·脾髒·熱痢第七》。

[28]《千金要方·婦人方上·求子第一》。

[29]見《千金翼方·婦人四·月水不利第二》。

[30-1][30-2]《千金要方·婦人方上·求子第一》。

[31]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序例第一》。

[32]見《千金要方·脾髒·小兒痢第十》。

[33]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序例第一

[34]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驚癇第三》

[35]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序例第一》。

[36]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初生出腹第二》。

[37]見《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序例第一》。

[38]見《千金要方·痔漏·惡疾大風第五》。

[39-1][39-2]見《千金要方·解毒並雜治·解百藥毒第二》。

[40]見《千金要方·序例·大醫精誠第二》。

[41]見《千金要方·膀胱腑·胞囊論第三》。

[42]見《千金翼方·禁經上》。

[43]見《抱樸子內篇校釋·金丹》

[44-1][44-2]見《千金要方·解毒並雜治·解五石毒第三》。

[45-1][45-2]見《千金要方·解毒並雜治·解五石毒第三》。

[46]見《舊唐書·孫思邈傳》。

[47]見《千金要方·諸風·諸風第二》;《千金翼方·中風上·諸酒第一》。

[48]見《千金要方·養性·道林養性第二》。

[49]見《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醫藥衛生與保健》,李斌城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50]見《千金要方·風毒腳氣·湯液第二》。

[51-1][51-2]見《千金要方·風毒腳氣·論風毒狀第一》。

[52-1][52-2][52-3][52-4]見《千金要方·風毒腳氣·論風毒狀第一》。

[53]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司馬光編著,中華書局,1956年6月第1版。

[54]均見《千金要方·七竅病·目病第一》。

[55]均見《千金要方·七竅病·目病第一》。

[56]見《千金要方·養性·道林養性第二》。

[57]見《千金要方·養性·居處法第三》。

[58]見《千金要方·序例·診候第四》。

[59]參見《道教醫學》第一章,蓋建民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60]見《千金要方·傷寒上·發汗吐下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