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國原來共有三十六州,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水州,這些州大大小小,各有各的特色,也有數不清的利害衝突交織在其中,上官無妄野心勃勃,並不甘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現狀,而是早有心取代現在無能的國君,嚐一嚐問鼎天下的滋味。要一舉取代已建國兩百餘年的晉安,成就自己的大業,當然必須要先有自己的武裝勢力。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上官無妄通過種種手段,也確實建立起了忠於自己的軍隊,包括耀州、嵐州以及現在自己趕往的岩州,這三大州府都位於晉安國的東北一側,周邊仍有不少外族勢力虎視眈眈;但這些外來威脅對上官無妄來說,倒未必是件壞事,他借口要鎮撫外族勢力,在這三州大肆發展軍務,三州攜手互應,將州府打造成了堅不可摧的軍事堡壘,擁兵數十萬,成為了晉安極強的一支軍事力量。
如今雲州造反,朝廷必然要發兵征討平叛,這對上官無妄來說,倒是一個天賜良機。上趟水蠻之亂,本是由上官無妄一手促成,其目的不是要西州顯現武力,而是要借助內外之勢,逐步將西州逼上一條對晉安朝廷徹底離心背德之路,此一目的已經通過上次的連環之策初步實現了;而如今的雲州之反,則將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局麵,可不能再讓西州耀武揚威,而是讓上官無妄大展拳腳、樹立軍威的時候了。
岩州將軍康仲,今年年方三十六歲,正當盛年,乃是世襲的王侯將相,其祖上世代鎮守岩州,武功蓋世,威懾周邊沐宸等外族,其性格亦是桀驁不馴,滿朝上下,隻賣當朝丞相上官無妄一人的賬。其父曾有一次重大過失,按律當斬,卻被上官無妄一手保了下來,從此康家對上官無妄感恩戴德,奉其為主;隨後上官無妄更將自己的愛女——上官雲煙下嫁岩州,成為了上官無妄的愛婿,也成了上官無妄最為信任的外姓將領之一。
康仲武力比起雲州成虎,可謂是不相上下,兩人彼此間也都聞名久矣,也是互不服氣,早有心一較高下;不過同朝為官,一個鎮守東北,一個戍守北疆,也難得有機會一較高下;如今聞聽上官無妄傳來消息,雲州成虎謀反在即,康仲聞報,驚愕之餘,也有幾分欣喜,如今上官無妄說得明白,成虎不反則罷,一旦真個起兵造反,上官無妄將親點康仲為帥,遠征雲州,定當遂了康仲欲與成虎比拚的良久心願。
康仲感激上官無妄的信任,也對即將到來的一場惡戰期待雀躍,於是秣馬厲兵,做好了戰鬥準備。上官無妄對康仲耳貼麵命一番之後,留下翟泉輔佐康仲,自己則回轉朝廷。
數十日後,朝廷委派欽差,抵達岩州,頒下聖旨,說雲州成虎、張澍二人不顧朝廷恩德,大膽謀反,大軍南下,直撲京師,特命康仲為平叛大元帥,親帥二十萬兵馬,回京師勤王保駕。
雲州乃是晉安重鎮,成虎更是威名遠播,是當朝極富盛名的猛將,張澍則是有名的智囊人物,兩人一文一武,震懾邊陲蠻夷,如今卻自己反了,此事一出,自然是朝野皆驚。各大州府也都有著各種震動或者感觸,聞報朝廷迅速做出應變,任命另一名猛將——岩州將軍康仲為帥,征伐反叛,再稍鬆一口氣之後,又多了一些隱憂。
此時西州的大將羅建,便是因為雲州謀反、岩州出兵一事,正在與趙因、江鬆袏等親信幕僚緊張商議。由於事關重大,趙因、江鬆袏、王誠、金逸、元熙、尚德這幾名重要的西州官員悉數到場,就連新上任的判司胡奎林也來到府衙議政。雖然大家都知道胡奎林不是自己人,但畢竟掌管著判司這樣的一個重要職位,討論西州大事,在情在理都不能把他撇開,所以羅建還是命人將他也請了過來,一同參議此事。胡奎林對於眾人排擠、猜忌自己一事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過表麵上大家還是和諧萬分,而且對於雲州之反來說,不管是西州也好,還是上官無妄一係也好,在如今的形式下,他們都是為朝廷效忠的,所以率先謀反的雲州就成了西州和上官無妄的共同敵人,胡奎林在這個方麵上也不需要存有太多的私心,可以和眾人保持一致。
眾人討論倒是相當熱切,圍繞著三個方麵展開。
其一是雲州謀反的動機。
說到雲州成虎之反,羅建自然最感同身受不過,他對朝廷一片衷心,卻也曾因為朝廷的昏聵無能、明珠暗投,而產生過一些不好的念頭,如今他們所做的一些事,不就是針對上官無妄而設的局嗎?這種事、這種念頭當然不能讓上官無妄的哨探胡奎林知道,不過胡奎林自己也是心中有數,大家心照不宣罷了,所以明麵上大家達成一致,認為雲州成虎、張澍之反,一是因為麵對朝廷和北部蠻夷烏蘭族建國的雙重壓力,二則是因為對朝廷近來的積弱頗為不屑,所以失去常態,打響清君側的旗號謀反。眾人明裏暗裏,也對上官無妄把持朝政暗暗譏諷了數句,胡奎林也隻有無奈苦笑,人家說的清君側、除奸佞,針對的就是自己的恩師上官無妄,他能有什麼好反駁的?(當然,上官無妄可絕不是表麵上呈現的那般無能昏聵、硬將忠臣逼反,內中的真實原因胡奎林非常清楚,但卻不能說出來,替上官無妄辯解了,所以也隻能裝糊塗,和眾人虛與委蛇一番;心中卻是苦歎連連,這個臥底還真是不好做啊,既不能幫著眾人罵上官無妄,也不能違背眾人的意思幫上官無妄辯解,而眾人又偏偏都知道自己是上官無妄一黨的人,個中苦楚和無奈,也隻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