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說法則是,道光十一年,孝全皇後生奕詝。第二年靜貴妃也生皇子,即皇六子奕。奕頗英挺,道光皇帝非常愛之,曾想立奕為皇太子。但奕詝是現下皇子中歲數最長的,皇帝逡巡未決。相傳,孝全皇後隱知皇帝有意皇六子奕後,曾陰謀設毒,想害死奕,以絕後患。但皇四子奕詝不忍心慘害情同手足的親弟弟,偷偷告訴了奕。這樣皇六子才免於一死。所以有人認為:是不是此事被皇太後所知,有所責備,因為孝和太後秉性嚴毅,後妃忌憚。孝全皇後因而羞懼,自己服毒而亡?
但究竟真相如何?我們亦無從得知,實所謂:“宮闈事秘,莫得聞矣”!
道光皇帝與孝全皇後,恩愛無比,皇後突然長逝,皇帝非常悲痛,心中也很懷疑,可是孝和太後尚健在,道光皇帝又素來孝順,隻得隱忍。但夫妻情深,年近花甲的道光時常哀戚。特諡大行皇後為“孝全”皇後,從此不再立後。
後道光皇帝感念孝全皇後與之恩愛之情,暗報多年情誼,遂立皇後之子奕詝為皇太子。
姓名:博爾濟吉特氏
生卒年:1812~1855年
婚配: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封號:靜皇貴妃
子女:三子(長子次子均夭折,三子恭親王奕)
諡號:孝敬成皇後(初諡“孝敬皇後”)
鈕祜祿皇後死後,道光皇帝不願再立皇後。其時妃嬪中,名位最高的是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她的父親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她生於公元1812年,比道光皇帝小30歲。她初入宮時為靜貴人,後來晉封為靜嬪。時常得幸侍奉皇上。道光皇帝的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都是她的親骨肉,可惜一個2歲時、一個3歲時先後都夭折了。靜妃痛失愛子,經受了極大的悲痛。幸運的是她在道光十二年又生了一子,就是皇六子奕。隨即又被封為靜貴妃。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死後,晉封她為皇貴妃,攝行六宮之事。孝全皇後的遺子奕詝即由靜皇貴妃撫養。
奕詝與奕年齡隻差一歲多,兩人少時同在書房學習,皇貴妃視奕詝如同己出,非常疼愛。奕詝亦視皇貴妃如慈母。相依無間。奕詝與奕不僅同在皇貴妃的照撫之下,且年齡相仿,同在書房;兼之當時道光皇帝的幾個皇子中,皇一、二、三子殞,皇五子奕訁宗出嗣為惇親王為子,不在宮中,皇七子奕譞還小,不足為伴,除此以外,宮中無可以談得來的弟兄,他倆的感情自然而然就親密多了。但奕的才能,無疑地勝過奕詝。道光皇帝也最鍾愛這個皇兒,奕長相頗似道光帝,故而道光帝漸改初意,想立皇六子奕為皇儲。不過孝全皇後崩逝,疑案未明,道光帝始終悲悼,倘若不把皇四子立為太子,總有些過意不去,因此猶豫未決。
道光晚年,外侮內訌相逼而來,偏偏禍不單行,皇太後竟一病去世。道光素性純孝,悲傷過度,皇四子奕詝的福晉薩克達氏又病歿。種種不如意事雲集皇家,道光皇帝痛上加痛,憂上加憂,遂病上加病,延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病勢加重,自知不起,特召宗人府宗令載銓、禦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等人圓明園慎德堂苫次,諭令諸大員到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秘匣,宣示禦書,大臣們在秘密建儲匣內同時發現了兩份諭旨,一份為:“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另一份為“皇六子奕封為親王”。這兩道諭旨,充分表明了當初道光皇帝的矛盾心情,雖決定傳位給皇四子奕詝,但也不能委屈了另一個寵兒奕,因而同時決定封奕為親王。
奕詝繼位,改元鹹豐,是為文宗,亦稱鹹豐帝。即位後尊諡道光帝為宣宗成皇帝。又遵照大行皇帝遺旨,封六弟奕為恭親王。鹹豐三年恭親王受任軍機大臣,雖為新進,但以親王身份爵位最高,成為軍機處掌印鑰的“領班軍機大臣”,鹹豐皇帝也常召見他議事。
鹹豐帝多受靜皇太妃撫養,因此尊她為“康慈皇貴太妃”,居綺春園。皇上經常到此問安,對她格外尊敬。“一切禮秩,悉視母後,孝養特隆。”並且還命“恭王得朝夕入宮問安”。清代家規:“皇子既受封,即須出宮,別居府邸,非奉諭旨,不得輒入。至皇兄弟亦不能輕入宮禁”。奕能享受特殊待遇,乃因鹹豐帝不忘靜貴妃撫育之恩。
靜皇貴妃自從攝行六宮事以來已整整10年了。隻因道光皇帝痛失孝全皇後,不願另立中宮,所以靜皇貴妃始終未得封後。如今鹹豐當朝,自恃撫育皇上如親子,她一心想得到皇太後的封號。而奕也想借生母晉封皇太後來擴張自己的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