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0年十月,即方後死後的三年,世宗又想祔祭方後於太廟,命朝臣再商量。尚書徐階說不行,給事中楊思忠讚同,其餘大臣都表示沉默。朝臣商量的結果傳了進來,說:“皇後正位中宮,按禮應該祔享,但突然談到廟中的次序,那麼臣子的心情,不隻是不敢議,實際上也是不忍心議。應該設位於奉先殿。”世宗見此大怒。徐階、楊思忠又誠惶誠恐地說:“周建九廟,是三昭三穆。國朝的廟製是同堂異室,和《周禮》不同。現在太廟九室都滿,若以聖躬而論,仁宗應當遷入遠祖的廟,這沒什麼可說,但這是以後陛下子孫的事。我們聽說夏朝的廟隻立五室,商朝七室,周朝九室。禮是由義而起,五室可變七室,七室可到九室,九室之外自然也可以加。請在太廟及奉先殿各增加二室,以祔祭孝烈皇後,那麼仁宗就可以不必遷入遠祖的廟,孝烈皇後也可以迅速確立南麵之位,陛下也就沒有預遷先皇神主以等待自己的嫌疑了。”世宗說:“臣子的職責,應當遷神主還是祔祭神主,努力請求是可以的。如果於禮合適,為什麼要避預遷之嫌呢?”在世宗的壓力下,徐階等人隻好再會廷臣上言:“唐堯、虞舜、夏禹都是五廟,他們的祭祀都止四世。周朝九廟,三昭三穆,然而有兄終弟繼的現象,也不能盡足祭祀六世。現在仁宗是皇上的五世祖,以陛下論,仁宗於禮應當遷入遠祖的廟,孝烈皇後於禮應當祔祭。請將仁宗遷入遠祖的廟,祔祭孝烈皇後於太廟第九室。”並上祧祔的儀注。方皇後終於得到了祔祭於太廟的資格。
接著群臣又請問方皇後的忌日祭禮,世宗猶銜前議,回答說:“孝烈皇後是繼後,所侍奉的又是入繼之君,忌日不祭也可以。”徐階等更加力請,世宗才說:“不是天子不議禮。皇後應當祔祭廟中,居我室下麵,禮官堅持說今天不應該如此,隻是粉飾其說以惑眾聽。”手諭嚴嵩等說:“禮官聽從我的話,是勉強罷了。既不忍心遷仁宗神主入遠祖廟中,暫且放置方後神主於別的廟中,將來由臣下們商議處置。忌日令祭一杯酒,不至於傷情而已。”禮臣們想到嘉靖初年的大禮儀,誰還敢再觸龍顏?於是紛紛請求就按聖上說的辦。
公元1552年,楊思忠賀表中又談到這件事,世宗本來對他和徐階提反對意見就很惱火,這次又犯忌諱,下令杖打削職,發回老家。穆宗即位後,方皇後被尊為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世宗挖空心思所爭取的方後神主被移到了弘孝殿。
方後被活活燒死時年約24歲,諡“孝烈皇後”,後葬於永陵。
姓名:陳氏
生卒年:?~1596年
籍貫:明通州(今北京市通縣)
婚配:明穆宗朱載垕
封號:皇後
封後時間:公元1567年
尊號:仁聖皇太後
諡號: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
公元1558年秋,裕王朱載垕的元妃李氏死,陳氏入選為裕王繼妃,陪著裕王度過了如履薄冰的8年。
公元1567年,裕王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是為明穆宗。陳妃被冊立為皇後。
經過長期的苦難與壓抑之後,朱載垕處於至高無上、可以為所欲為的位子上,便開始肆無忌憚地縱情於聲色。陳皇後對此婉言勸阻,穆宗大怒。遂以陳皇後多病無子為由,移居別宮。從此陳皇後備受冷落。
穆宗為了自己縱欲方便,想方設法不讓皇後回中宮。他和其父世宗策略不同。其父愛夠了某一皇後,即廢掉;他是不喜歡就放到一邊,盡管自己快活。
陳皇後生性善良,她不因自己無子而妒恨別的妃嬪。神宗做皇太子時,每天早晨到她的住所問安,她聽到腳步聲,總是很高興,為神宗強行起身。她平易對待神宗的生母李貴妃,兩宮關係和睦融洽。
公元1573年,神宗即位,上尊號為仁聖皇太後。年方十歲的神宗不能決定國家大事,政務全由陳太後和李貴妃主持,兩人任命張居正為首輔,進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嘉靖、隆慶時期,明朝的財政年年虧空,經過張居正的改革整頓後,變得綽有剩餘。軍事上,張居正改革前“虜患日深,邊事久廢”的局麵,這時也大為改觀。張居正的改革成功是與陳太後的支持分不開的
公元1578年,神宗加上尊號貞懿,四年後又加康靜。
公元1596年,陳太後去世,諡為“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祭祀神主於奉先殿別室。附葬於昭陵。
姓名:李氏
生卒年:?~16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