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遼代後妃(3)(3 / 3)

韓德讓在楊家將故事中被稱為“蕃國大將韓昌韓延壽”。其祖父韓知古在遼太祖時就任中書令,頗受寵信,父親韓匡嗣曾因擅長醫道,被述律平視若兒子,後來拜為南京留守兼樞密使,封魏王。韓德讓本人,舉止沉穩,智略過人,甚有聲望,一度代替父親擔任南京留守,為保衛幽州、贏得高梁河之戰的勝利立了大功。被召進朝廷,拜為南樞密院使,總知宿衛事。耶律賢死時,蕭綽命他與斜軫同為顧命大臣,此後他步步高升,先加開府儀同三司兼中書令,後封楚王。

公元999年,耶律斜軫病死,韓德讓兼任北府宰相,總知契丹、漢人兩院事,拜為大丞相,晉封齊王,位兼將相,總攬了遼朝軍政大權,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後來賜名德昌,賜姓耶律,改封晉王,又賜名隆運,戶籍列於皇族橫帳季父房,特置左右侍衛百人。按照遼製,設置護衛的待遇隻有皇帝才能享受,表明他已位居親王之上,權勢僅次於帝後了。這種特殊現象的出現,除了政治需要外,還有一層感情因素。蕭綽不僅把韓德讓作為勵精圖治的股肱之臣,而且與他建立起了形同夫妻的親密關係。

據說,蕭綽少年時,其父就曾把她許配給了韓德讓。眼看就要出嫁了,忽然朝廷政局發生變化,新即位的耶律賢提出要與蕭思溫聯姻。長女、次女均已嫁人,唯一適婚的隻有蕭綽。於是蕭思溫毫不猶豫地解除與韓家的婚約,把蕭綽送進宮去。耶律賢死時,蕭綽剛滿29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不幸守寡,獨居空帳,寂寞難耐,很自然地把滿腔情懷傾注到了才略傑出、風度翩翩的韓德讓身上。她私下對韓德讓說:“我幼時就曾許配與你,今願與你破鏡重圓,共效於飛,那麼我兒當國,也就是你兒了。”從此韓德讓出入幃帳,與蕭綽名為君臣,實同夫妻。

蕭、韓二人出雙入對,如膠似漆,並不避諱。無論是朝會奏對,還是平時飲宴坐臥都幹脆與夫妻無異,出征遊幸同帳共衾,甚至接見外國使臣都並肩坐在同一輛車上。蕭綽為了保證韓德讓感情專一,設計把他的妻子殺掉。群臣對韓德讓稍有冒犯的,她也像衝撞了自己一樣對對方毫不留情。

有一次,蕭綽在南京觀看群臣的擊鞠表演,大臣胡裏室將韓德讓撞落馬下,蕭綽大怒,當即把胡裏室斬首。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有次在朝上與韓德讓發生爭執,韓大怒,當場將虎古打得腦漿迸裂而死,蕭綽也不加罪。就連小皇帝耶律隆緒也像待父親似地尊敬韓德讓,每天都要派兩個弟弟隆慶、隆祐向韓德讓問安,兩人乘車到距韓德讓臥帳二裏遠的地方就下車步行。韓德讓從外地回朝,兩人也要事先趕到其帳外立迎,向他作揖,韓德讓則依然昂首坐在車上,受之泰然。隆緒有時去拜見韓德讓,也在50步開外下車,韓出帳迎接,隆緒要先向他行禮,等來到帳內,韓德讓便高坐在上,隆緒畢恭畢敬,與父子相處完全一樣。而且這都是隆緒內心真實感情的流露,並非迫於母親的壓力或畏懼韓德讓的權勢而裝出的違心之舉,群臣貴族們也壓根兒不覺得韓德讓在皇帝親王麵前高高在上的派頭有什麼僭越亂禮,因為大家都知道韓德讓事實上就是隆緒兄弟的繼父。況且韓德讓與蕭綽齊力同心,內振朝綱,外求展拓,為遼朝鼎盛作出了超卓貢獻,人們就更不會非議他們的這種關係了。

蕭綽在韓德讓等蕃漢臣僚的得力輔佐下,進行了一係列改革。

她解放部分奴隸,把原屬宮帳的俘戶奴隸加以改編,分別設置為部族,使之獲得平民的身份,又把舊部落拆散,編成新的部族,使其分別統於南、北二府,分鎮於邊疆,既大大削弱了奴隸製的成分,也瓦解了契丹舊貴族們的勢力。

在整飭吏製方麵,詔令中央及地方各級官員必須認真執行法令,還以是否廉潔作為考核官員的標準,並禁止皇室外戚受賄,一旦發現,與常人同罪。經過整頓,使吏製大為清明。

蕭綽還在公元988年開始實行科舉取士製度。科舉不但將越來越多的漢族知識分子吸收到朝廷中來受到重用,而且促進了遼朝文化事業的發展。

遼朝前期,法律混亂嚴苛,有濃厚的奴隸製色彩和嚴重的種族偏見。如契丹人打死漢人,隻賠償牛馬就算了事;若漢人打死契丹人,除他本人斬首,家屬也要沒為奴隸。為了緩和蕃漢矛盾,蕭綽明令取消“同罪異論”的舊製,而且規定契丹人犯了法的由漢官審理。同時用法務從寬減,實行“上訴”製度,允許自以為冤枉的罪犯上告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