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次山的手下有一個叫王夢龍的,偵知韓侂胄曾有意勸立曹美人為後,報告了楊皇後,從此她對宰相韓侂胄反對冊立自己為後之事耿耿於懷。
時機終於來了,公元1207年,韓侂胄首倡的北伐連連敗北,與金軍的求和談判也因金人堅持要罪首謀而不果,韓侂胄於是再起用兵之心。當時朝中形勢已有變化,敵對勢力趁機大肆攻擊,反對再戰。楊皇後早就有心尋機誅殺韓侂胄,就指使榮王趙儼暗地彈劾韓侂胄。趙儼不是寧宗的親子。慶元四年,寧宗因皇子兗王夭折,後宮又不生育,故聽從宰相京鏜的提議,挑選了太祖的十一世孫趙與願,撫養在宮中,並賜名趙儼。此時趙儼已封為皇子,晉封為榮王,年方16歲。楊氏身為母後,又擅於權術,少年榮王自然唯其命是聽。
榮王儼奉了母後的命令,便候寧宗退朝時,向父皇進言說:“韓侂胄身當國家大任,執迷不悟,再次燃起戰火,勢必危害國家,希父皇明鑒,速行罷免。”寧宗聽了很不高興,厲聲斥責說:“黃毛孺子,豈能與聞國事?”楊後見榮王進言沒有奏效,隻好親自出馬,極力陳情,寧宗雖然固執己見,口氣卻是軟了許多。楊皇後說:“韓侂胄的罪戾,宮廷內外,有誰不曉?不過憚於他的權勢,不敢明言罷了,陛下怎麼至今還被蒙在鼓裏呢!”寧宗還是猶豫:“事情尚未明了,不宜遽下結論,且待朕安排查明、再議不遲。”朝中盡是韓侂胄的走狗奸黨,貿然行事,自會打草驚蛇,楊後自忖此著難以奏效,趕緊進言:“陛下身居九重之內,怎能查清詳情,我看此事非托付可靠的皇親不可!”寧宗心中尚不以為然,事已至此,隻得由著皇後安排。
楊皇後於是召來其兄楊次山,秘囑他在朝臣中交結外援。榮王的師傅禮部侍郎史彌遠與韓侂胄有宿怨,欣然奉命。楊次山又聯合韓侂胄的仇敵參知政事錢象祖、禮部尚書衛涇,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張鎡等人積極準備發難。
公元1027年十一月三日,韓侂胄早朝路上,在六部橋側,被史彌遠的伏兵強行逮捕,押至玉津園。正焦心等待的錢象祖立刻上奏寧宗,寧宗料知韓侂胄凶多吉少,有些於心不忍,急下手諭要殿前司追回太師,楊皇後手拿禦旨痛哭失聲,對寧宗說:“韓侂胄無禮,竟要廢黜我們母子,又枉殺兩國百萬生靈,陛下欲要追回他,我請先死!”寧皇也不禁潸然淚下,隻好改變主意。權勢顯赫的韓侂胄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栽在一個婦人之手。
楊皇後計殺韓侂胄之後,皇子儼也入主東宮,成為正式的儲君,之後又改名為趙洵。史彌遠更是一再擢升,漸漸執掌了朝廷大權。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皇太子趙洵夭亡。後宮仍無生育,寧宗隻得再行挑選皇嗣,將宗室之子貴和養在宮中,立為皇子,並賜名趙竑。
史彌遠出入後宮,宮廷內外議論紛紛。有人作詩諷刺他,其中有“夜駕老蟾嬪月母”之句,此公更在自己大作下麵加注說:史彌遠與楊皇後相表裏,與唐中宗韋皇後寵愛武三思相類。還有詩說“往來與月為儔侶(伴侶),舒卷和邊天蔽蒙。”
史彌遠本是奸詐小人,靠著走楊皇後的門路,扶搖直上,一再越級升遷。從嘉定元年始,獨擅相權多年。朝無正直之士,盡是狐朋狗黨。皇子竑對楊皇後和史彌遠深惡痛絕,史彌遠對此有所覺察,便出重金選購一位善於鼓琴的美女安插在皇子竑的身邊,作為眼線。趙竑很愛鼓琴,因此這位美人深得他寵愛,在她麵前,也從不掩飾對楊皇後和史彌遠的不滿,曾將楊皇後與史彌遠的醜事寫在書案上,揚言一旦得誌,即將史彌遠流放八千裏之外。消息傳到史彌遠耳中,他於是起了廢立之心,想用另一個宗室子弟貴誠取而代之。
原來,皇子趙竑是寧宗為弟弟沂靖惠王挑選的繼嗣。貴和成為皇子後,沂靖惠王一支又需另外擇人了。史彌遠與皇子竑關係不好,便假借替沂王覓嗣,在宗室中尋找和自己關係好的人,以備將來頂替皇子竑,便選中了貴誠。貴誠入宮的時候,年方17歲,凝重寡言,潔身好學,深得朝野的好評。史彌遠又派大臣鄭清之悉心教導,貴誠學識漸長,連寧宗也對他刮目相看。史彌遠更是天天在寧宗麵前訴說皇子竑的壞話,稱趙貴誠的優點,希望寧宗改立貴誠為皇子,但寧宗卻不表態。